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西北太平洋罕見上半年無颱風 低壓發展成關注焦點

西北太平洋罕見上半年無颱風 低壓發展成關注焦點

截至今年六月,西北太平洋地區尚未有颱風生成,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回顧近年,2016年亦曾發生類似情形,該年度首個颱風「尼伯特」直到7月初才出現。通常,每年1至6月間太平洋地區平均約產生4.27個颱風,部分年份甚至在4月或5月就有颱風生成,然而今年至今卻異常平靜,成為近十年來少見現象之一。

目前菲律賓東方廣大海域正出現明顯低壓帶,海面上的熱帶擾動逐漸發展。針對未來發展情形,氣象專家分析,雖然低壓帶提供有利於熱帶氣旋生成的條件,但尚未能確定是否會演變為颱風,後續變化仍需密切觀察。

不同氣象數值模式對此現象的預測並不一致。美國海軍模式GFS顯示,下週起該區低壓帶可能將迅速增強發展,甚至中心氣壓可降至1000百帕以下,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颱風的機率攀升。然而,相較之下,歐洲模式則預估未來一週該低壓系統增強幅度有限,尚不至於發展為明顯的氣旋。這種模式間的差異屬於預報時常見現象,特別是在預測期較長時更容易出現分歧。

專家強調,颱風生成的時間牽涉多項因素,無法單憑過往經驗精確預測。生成時間較晚,並不代表首颱強度必然較強,實際情況需視海溫、風切變及水氣供給等多重環境條件綜合判斷。雖然今年首颱至今遲遲未現,但後續仍要注意海面上熱帶擾動的發展動態,特別是在夏季颱風季臨近之際,天候變化可能會較為劇烈。

根據過往氣象資料顯示,台灣颱風季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但並不代表6月前就不會有颱風生成。隨著氣候異常,颱風生成時序與頻率逐年呈現更大變化,不論是防災部署或民眾對天氣變化的警覺都需提高。在這段氣候變異顯著的時期,持續追蹤官方氣象單位最新資訊,將有助於及早掌握天氣動態並採取必要因應措施。

總結今年上半年的颱風動態,儘管至今仍未有颱風生成,菲律賓東方海面上正在發展的低壓帶值得關注。未來幾天,各國氣象單位將密切觀察低壓發展走向,並針對其可能對區域氣候造成的影響持續更新預報,提醒各界做好因應準備。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