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清大教學作業引發政治中立爭議

清大教學作業引發政治中立爭議

清華大學近期再度因教學內容爭議成為各界關注焦點。一位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在課程中,除公開表達政治立場,更要求學生以「大罷免宣傳」作為作業主題,且該作業佔總成績高達三成。這項作業一出,引發學生不滿,部分學生選擇退選,以表達對課程安排的不認同。

此事件也激起社會上關於校園政治中立以及教學自主的討論。對於該名教師的作為,有家長與公眾認為課堂應避免過度政治化,尊重學生多元價值的發展;但也有聲音主張,大學教師本應享有一定的教學自主權,只要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契合,不宜過度干預。

對此,校方態度顯得低調。據悉,相關系所僅以「尊重教師教學自主與專業判斷」作為回應,並未明確要求教師更改作業內容。學校方面雖然有主管單位出面勸導老師考量多元觀點,但老師並未對作業內容作出調整,課程也繼續以原計畫進行。一些觀察者認為,學校此舉展現柔性溝通態度,但也被解讀為未積極處理爭議,引發輿論質疑學校是否對特定政治立場有所包容,導致處理不夠果斷。

有評論人士公開質疑,為何在不同學校遇到類似狀況時,標準會有所不同。他們指出,部分教師因課堂言論遭嚴厲譴責,甚至受到記過處分;然而遇到立場鮮明的教師時,相關單位卻僅以溝通處理,似乎顯現雙重標準。這也凸顯出校園言論自由與教學自主、以及保護學生多元權益之間的拉鋸戰。

學界部分人士則認為,當前環境下,公民議題及政治參與進入大學課堂已成常態,但教師如何設計課程與評量,應謹守教育專業,避免給學生造成壓力或限制發表不同意見的空間。若因作業設計導致學生感到壓迫,而選擇退選,學校與教師應重新思考課程規劃與對話方式。

事件仍在發展中,社會各界對於大學教師言論及作業設計界線的討論,也正持續升溫。學校後續處理與相關政策調整,將持續成為輿論關注的重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