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開菜系統優化學校營養午餐
AI開菜系統優化學校營養午餐 減輕營養師壓力、提升餐點多元化
台灣學校營養午餐的菜單設計向來繁瑣且壓力巨大。以高雄市仁武國小營養師許淳善為例,擔任營養師九年來,每個月都要規劃出三十天、每天三菜一湯一飯的菜單,過程相當燒腦。一個月下來,光是食材就有四百多道,還得思考每天食材與菜色不重複,光是確認及審核菜單就要花上一個星期。
面對這樣的工作負擔,成功大學王振興教授團隊經歷三年研發,推出AI開菜系統,協助學校營養午餐菜單規劃。這套系統只要在食登平台上輸入午餐預算、學生的飲食喜好等條件,28秒內就能產出一份為期一個月的完整菜單。除了能即時統整食材需求、避免重複,還根據學生的健康需求自動計算熱量,真正做到效率加值。即使如此,最終的菜單調整權仍在營養師或午餐秘書手中,可因地制宜做個別化調整。
王振興表示,這套AI不僅大幅減輕校方行政壓力,還可將各級學校的供餐規模及數據立即彙整,進而向主管機關提交分析報告,推動政策決策。教育部也認為這是提升午餐品質、減少營養師及午餐秘書負擔的重要工具,現階段午餐專法未立法前,透過AI輔助已有效改善行政流程。
但立法與預算問題仍然挑戰重重。教育部指出,午餐專法如通過,初估全台將增加超過26億元經費需求,目前中央與地方分攤比例仍待協調。專法預計增聘營養師,但在財劃法通過後的預算分配,還需要更多討論與共識。法案通過之前,中央對偏鄉廚房及國產可溯源食品的補助不會中斷,AI系統則可填補因人力短缺造成的菜單規劃與採購瓶頸。
有專業營養師將AI比喻為個人助理,可以大幅縮短菜單規劃的時間,省下的精力則投入在學生健康追蹤與細節把關,做出更符合學校需求的選擇。這也協助學校午餐逐步邁向多元化、均衡化,讓學生吃得健康,營養師也不必再疲於奔命於繁瑣例行公事。
AI技術在校園午餐的應用,顯示台灣正積極導入數位治理提升生活品質,把行政資源最大化運用,增進整體校園餐食健康保障。未來隨著政策規劃與經費落實,學校營養午餐的質與量都將有機會再上一層樓。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