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應對美中貿易變局:靈活調整供應鏈,分散關稅風險
在近期的業績報告電話會議上,Apple 總裁 Tim Cook 詳細說明了美國對中貿易政策變化,特別是由前總統特朗普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對 Apple 業務帶來的實際衝擊。雖然新的20%進口關稅確實影響了部分產品線,但 Cook 強調,Apple 憑藉靈活的供應鏈和高效的庫存管理,使第一季度的影響被有效控制,整體業務運作仍算平穩。
根據 Cook 的分析,即使面對全球不確定的貿易局勢,Apple 取得了有利的主動權,例如將專為美國市場服務的 iPhone 產線大規模遷移至印度。如今,超過一半銷往美國的 iPhone 已於印度生產,同時包括 Mac、iPad、AirPods 以及 Apple Watch 的生產重點則轉移至越南。這樣的多元化供應策略,不僅分散了關稅帶來的風險,也讓公司能應對未來產業政策的突然變動。
不過,Cook 也坦承,第二季度的關稅影響難以全面預測。如果現有政策持續,Apple 相關成本將顯著增加,初步估算多出約 9 億美元。儘管許多 Apple 產品已獲得豁免,未受 125% 互惠關稅波及,但依舊有部分產品,特別是配件類,需面對最高達 145% 的綜合關稅。對於這類產品,Apple 正積極評估替代材料及供應策略,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和消費者價格穩定。
Apple 的全球供應鏈網絡依舊穩健,除美國市場外,iPhone 與其他主力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繼續從中國供應。這不僅符合現實成本與產能分配考量,同時也維持了公司在亞洲主要生產基地的戰略平衡。此外,Cook 補充,針對美國政府目前針對半導體產業的「第232條款調查」,Apple 內部尚在密切關注,實際影響仍待進一步觀察。半導體作為核心零部件,其未來關稅變化可能對整個行業產生重要且深遠的效應。
Cook 強調,Apple 在面對不斷變動的國際貿易政策和供應鏈挑戰時,展現了高度的靈活性和前瞻部署能力。透過供應鏈最佳化與產地多元化,Apple 順利減輕了部分外部壓力,並在激烈的全球貿易局勢下,保持產品供應的穩健與競爭優勢。這些策略不僅回應了關稅政策帶來的挑戰,更鞏固了 Apple 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導品牌的地位。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