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應對美中貿易挑戰 多元化生產轉移增強供應鏈韌性
蘋果公司(Apple)首席執行官 Tim Cook 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中,針對近期美國對中關稅政策的進展及其對蘋果業務的影響作出說明。儘管全球貿易情勢風雲變幻,Cook 強調,得力於蘋果在供應鏈調度與庫存管理上的優勢,最新一輪關稅對蘋果的季度業績影響仍屬有限。
但Cook 也坦言,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未來的關稅政策走向或將帶來更大挑戰。他透露,若目前的關稅情況持續,蘋果第二季度的成本將因此增加約9億美元。面對這一壓力,蘋果已展開積極因應,包括優化全球生產佈局,將原本主要在中國生產的iPhone,大規模轉移到印度。現在,銷往美國的iPhone超過一半皆為印度生產,而Mac、iPad、AirPods與Apple Watch等其他主力產品,則改由越南供應。
Cook進一步指出,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分散風險,也增強了蘋果供應鏈的靈活彈性。根據規劃,第二季度美國市場將有絕大多數iPhone標註「印度製造」,而來自越南的蘋果產品比重大幅提升。至於國際市場,蘋果仍維持從中國採購相關產品,以確保全球用戶的供貨穩定與產品多樣性。
就關稅政策細節而言,Cook分享,美國政府於年初針對部分中國進口品施加了20%的新關稅,直接影響到蘋果核心產品。然而,由於部分產品已豁免於高達125%的互惠關稅,整體衝擊未如預期劇烈。即便如此,包含配件在內的部分品項目前仍需面對高達145%總計稅率,為公司帶來額外負擔。
除了當前影響外,Cook也表達對未來半導體關稅潛在變數的關切。美國政府正就半導體產業展開232條款調查,調查結果可能會對蘋果半導體供應產生長遠影響。
面對這些變局,蘋果透過供應鏈最佳化與生產基地多元化兩大策略,展現應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的堅強韌性。Cook強調,儘管外部環境充滿挑戰,但公司將持續以彈性策略應對風險,確保業務穩健發展,並為用戶帶來持續創新與優質產品。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