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其實不小病!治療前你該知道的事
臺灣氣候濕熱,許多人長時間穿鞋工作、外出,導致腳部無法保持乾燥,進而成為黴菌滋生的溫床。這也讓足癬,也稱為「香港腳」,成為不少人困擾的日常疾病。常見症狀包括腳趾間或腳底脫皮、發癢、甚至出現水泡。不僅影響生活舒適,若未妥善治療,可能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甚至傳染給家人,因此不可輕忽。
治療香港腳以外用抗黴菌藥品為主。遇到足部角質增厚的情形,醫師會評估是否合併使用水楊酸或尿素等角質軟化劑,提升藥物滲透效果,使治療更為有效。對於外用藥品反應不佳的患者,醫師則會考慮開立口服藥品進行深入治療。治療的周期長短與感染嚴重程度、感染區域有關,通常需持續數週。
必須注意的是,切勿因為患處癢感消失或表面症狀改善就自行停藥。黴菌感染具有頑強生命力,若中斷療程,容易導致復發或加劇感染。因此,務必依照醫護人員指示與藥品說明書使用藥物,以確保效果。
市面上有一些流傳偏方,如用冰醋酸泡腳,期望能藉此殺菌治癒香港腳。事實上,這樣的方法不僅無法達到殺死黴菌的效果,反而容易刺激皮膚,導致紅腫發炎,對治療無幫助,甚至可能延誤正規療程。
想要預防足部黴菌感染,最根本的方式是從生活習慣做起,讓雙足遠離潮濕悶熱的環境:保持雙腳及趾縫乾燥,選擇透氣性佳的鞋類,並定期更換棉質吸汗襪子,都是提升足部健康的好方法。在使用游泳池、公共浴室等易滋生黴菌的公共場所時,應避免赤腳行走或共用拖鞋,這些都是降低感染傳播的日常步驟。此外,建議隨時留意腳部有無脫皮、癢、長水泡等症狀,若有異常應儘速就醫尋求協助。
足癬看似小病,但若掉以輕心,長期不改善反而會衍生更大健康問題。日常做好基礎防護,按時用藥並改善生活環境,方能真正守護足部健康,不再成為「菌男黴女」的一員。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