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嬰兒行星誕生真實瞬間 揭示行星形成奧秘
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嬰兒行星」誕生的珍貴瞬間,揭示行星形成的奧秘,為人類解開宇宙誕生過程注入新知。近日,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先進的超高解析度影像技術,在距離地球約460光年的蛇夫座恆星育嬰室—ρ雲團中觀測到多顆剛開始形成的行星,拍攝到它們「初次邁步」的壯觀畫面,首次展現了行星誕生的真實瞬間。
這個恆星育嬰室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誕生區域,包含大量由氣體與塵埃組成的原行星盤,這些圓盤是行星孕育的搖籃。團隊對78個年輕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進行細緻觀測,發現其中27個盤展現出環狀、螺旋狀等多樣且複雜的結構,顯示行星形成過程已然進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結構中有15個是首次被揭示,代表行星誕生於原行星盤中物質的重力聚集與排除過程留下的明顯痕跡。
與我們46億年歷史的太陽相比,這些年輕恆星僅有數十萬年的「生命」,可視為宇宙的初生嬰兒。恆星的生成始於分子雲中高密度區域的重力塌縮,形成原恆星並逐漸累積足夠質量啟動核融合反應。在此過程中,環繞著原恆星的原行星盤中的氣體與塵埃不斷碰撞、聚合,從而孕育出行星。此次觀測資料揭示,行星形成比以往預期還要早,甚至在原行星盤仍充滿氣體與塵埃的階段已經展開。
此發現填補了兩大關鍵觀測計畫(DSHARP與eDisk)之間的研究空白,提出一種行星與恆星在富含氣體與塵埃環境中共同演化的新視角。團隊領導者指出,利用大量樣本和創新影像技術,使得對這一重大天文現象的理解更為深入和全面。
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對其他恆星育嬰室進行觀察,以確認「嬰兒行星」早期誕生是否為普遍現象。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天文學會期刊,標誌著人類在揭開宇宙生命起源謎題上邁出重要一步,也為未來探索星系行星系統的形成與演化奠定了扎實基礎。這些珍貴的影像與發現,不僅展示了宇宙中生命誕生的奇蹟,更激發了對深空奧秘的無限想像。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