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創新浪潮——本地藝術、教育及能源三大變革
城市大學般哥展覽館於本月9日至28日舉辦「召喚無形——中部非洲藝術展」,展示近200件19至20世紀早期的中部非洲藝術品,為推動本地藝術科技發展引入新氣象。展覽以雕塑、面具和兵器等珍品為主,這些被譽為「中非藝術三大瑰寶」的作品,充分展現中部非洲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
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研究助理教授侯雨濛表示,展覽突破傳統展陳概念,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全方位沉浸式體驗。觀眾可經由多感官方式,從視覺、聽覺甚至觸感等層面探索非洲藝術與文化的精髓,使參與者切身感受非洲文化的獨特張力。展覽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趙式慶則認為,當前本地思想氛圍偏於保守,他希望透過這類展覽,為社會帶來更多創新理念與視角,從而推動本地文化藝術多元發展。
趙式慶提到,是次展覽不僅讓公眾接觸非洲文化藝術,更藉此鼓勵大眾以全新角度欣賞異域美學,提升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他強調,面對全球文化多元化浪潮,本地社會有需要勇於嘗試嶄新創意和技術,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突破。
除藝術展外,近日本地學界亦有重大變化。綠茵英文國際幼稚園宣布將於今年7月底關閉大角咀浪澄灣及東涌分校,只保留將軍澳兩間分校持續運作。家長收到通知時間不一,有人對停辦已有心理準備,有人則認為通知太遲,為子女轉校安排帶來困難。有家長直言,由於香港近年人口外流、出生率下跌,加上學費昂貴,學校結業屬「大環境使然」。部分學生對於未來無法再見到喜愛的老師表現出不安與失落。
學界方面,由《星島日報》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贊助的「第三屆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經過首輪篩選,16支初中隊伍晉級初賽。最終聖言中學、聖保羅書院、屯門天主教中學及沙田蘇浙公學闖入四強,將於7月決賽爭奪冠軍。賽事分必答及搶答兩部分,參賽同學在書寫環節失誤較多,但搶答環節競爭激烈,聖言中學在最後階段後來居上,以400分晉級決賽。
此外,頁岩氣能源發展與相關地震風險亦備受關注。研究團隊追蹤四川威遠頁岩氣田自2015年起的開發,發現2019年地震前有長達11個月的先兆斷層活動。專家相信這有助於日後評估並降低誘發地震風險,未來將持續關注區內地質動態與能源開採技術帶來的影響。
本地近日在文化、教育及科技研究領域均展現持續變革與多元發展趨勢,無論是藝術展覽的創新體驗、教育生態的調整,還是能源與地震研究的推進,均反映社會面向未來勇於突破與迎接新挑戰的姿態。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