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防汛治水顯成效 沿海減災有感
嘉義縣防汛整備展現成效 抽水設施強化 沿海減災顯著
近期南部地區再度遭遇豪雨襲擊,不少地方傳出淹水災情,唯獨嘉義縣沿海地區未見重大災害,顯示近年來縣府積極推動的治水建設已開始產生實質成效。行政院長卓榮泰近日親赴嘉義縣白水湖第1滯洪池抽水站,視察防汛整備進度,實地了解各項應變措施的規劃與落實情形。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嘉義縣東石鄉、布袋鎮等沿海地區由於地層下陷、極端氣候導致海平面上升,山區降雨又易迅速流向下游,長期以來均屬於淹水高風險區域。為此,縣府進行系統性治水規劃,落實「豪雨前排空滯洪池、排水路預抽、預佈移動式抽水機」等預警機制及即時應變措施。迄今,嘉義縣已建置684座水門、279座抽水站、245組淹水感測器、23座滯洪池,以及228台移動式抽水機,全面強化當地的防災設施與即時應變能力。
回顧2018年823豪雨,當時嘉義沿海地區發生嚴重淹水,部分地區積水甚至達到成人胸部。卓榮泰回憶,當年陪同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進入災區,親身見證災情慘重。時隔數年,嘉義經過一連串的治水工程,去年凱米颱風來襲時,僅沿海地區未再發生大規模淹水。數據顯示,2009年莫拉克風災淹水補助戶數高達20,841戶,2018年減少為11,735戶,去年更縮減到3,880戶,防災成果相當顯著。此外,凱米颱風期間,縣內成功處理超過9,400萬噸雨水,相當於3.8座仁義潭水庫的容量。
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下,嘉義縣的防災工作獲得立法院支持,最新第五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核定嘉義縣58億元治理工程預算。翁章梁強調,這筆經費將用於加速推動並完善後續防災工程,提升嘉義縣的基礎建設及生活品質,強化地區對氣候災害的韌性。水利處處長林谷樺指出,預算尚未通過前,縣府已主動預撥7,134萬元用於防洪工程,預計至今年8月底累計代墊將達3億元,體現縣府治水決心不因預算困難中斷。
嘉義縣府積極推動各項治水措施及防災基礎建設,提升地方防災應變能力。此次南部豪雨未見重大災情,不僅凸顯過去年的治水成效,也讓民眾對地方政府守護家園的努力更有信心。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