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中國汽車市場價格戰加劇,產業鏈承壓

中國汽車市場價格戰加劇,產業鏈承壓

中國汽車市場近來再現激烈價格戰,國內多家主流車企陸續推出大幅降價及促銷措施,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近期包括比亞迪、吉利銀河、上汽通用等品牌,紛紛調整熱門車型售價,旨在搶佔更大市場份額。此舉雖吸引消費者關注,亦讓整體汽車市場氛圍愈趨緊張。

多家汽車供應鏈企業反映,這波降價潮直接導致上游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部分企業毛利已收窄至10%以下。不僅如此,汽車主機廠在資金結算上的週期也變得更長,現階段賬期普遍延長至120天,對於供應商的現金流構成嚴峻考驗。部分企業反映,壓力已由利潤空間壓縮轉化為現金流風險,資金鏈壓力日益明顯。

供應商表示,隨著市場價格一降再降,產業鏈上下游關係變得緊張。下游主機廠為追求銷量急劇降低產品定價,導致供應商不得不降低供貨價格以保住訂單,在此壓力下,有公司甚至已出現虧損經營的情況。部分行業觀察者認為,這場價格戰或對整個汽車產業鏈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其中最大的風險來自產品質量與安全問題。業內人士警告,當企業盈利空間極度收窄時,為了壓縮成本,供應商可能會在原料採購、工藝和質檢環節降低標準,這有可能影響終端產品的安全與表現表現。

此外,延長的賬期可能促使供應商尋求融資支持,但當前信貸環境偏緊,中小企業可得資金有限,更增加了行業洗牌的風險。有供應鏈從業者坦言,若價格戰持續,體量較小或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供應商或將被迫退出市場,進一步影響產業鏈穩定性。

儘管如此,價格戰短期內讓消費者成為最大受益者,部分車型的降價幅度超出市場預期,促進了汽車銷售熱度回升。不過,業內普遍認為,若汽車市場長期處於過度競爭與大幅降價狀態,行業健康發展將面臨挑戰。多方呼籲,在擴大市場影響力的同時,整個產業鏈需要更多平衡長遠利益與當下競爭的策略,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