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美專家示警中國軍事封鎖 台灣需強化能源與通訊韌性

美專家示警中國軍事封鎖 台灣需強化能源與通訊韌性

美國智庫關注中國軍事封鎖威脅 專家建議台灣加強能源與通訊韌性

華府當地一場「全球台灣研究中心」舉辦的座談會中,專家學者聚焦中國對台可能採取軍事封鎖的動向。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分析師沙茨(Daniel Shats)在會中強調,若中國實施軍事封鎖,台灣未來能源安全將面臨極大挑戰。他建議,台灣不能排除包括核能在內的再生能源發展,以減輕對進口能源的高度依賴,並提升供應韌性。

沙茨指出,目前台灣的能源存量難以支撐長期封鎖局面,尤其是進口依存度極高的液化天然氣與煤炭,一旦海上運輸中斷,將對工業發展和民生日常造成重大衝擊。夏季高峰期間,能源存量不足甚至可能導致大規模限電與停電事件。他認為,台灣需考慮擴充能源儲備,並前瞻性規劃多元能源方案,包含有爭議的核能,來強化戰略資源安全。

與會的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萊特(Thomas Wright)也分析指出,近期中國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大規模軍演,已透露某程度的「預演」意味。萊特認為,中國未必直接以武力侵犯,反而採「隔離」與「封鎖」路線的可能性較高,意圖在不直接開戰的情況下施加壓力。

沙茨也提到,近期有跡象顯示中國有能力對台灣進行資訊與通訊中斷,包括破壞海底電纜等基礎設施。他提醒,台灣目前對國際通訊的連結相對脆弱,遭遇封鎖時與外界聯繫可能嚴重受阻。他建議台灣加快衛星通訊技術投資,例如建立自有「星鏈(Starlink)」類型的衛星網路,進一步確保危機中資訊流通不被完全切斷,降低被孤立風險。

針對是否能單獨突破中國封鎖,沙茨坦言並不樂觀,認為台灣現階段難以憑一己之力抵擋中國全面封鎖,因此強化與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夥伴國的合作,建立多邊聯防與資源協作,是提升國家安全關鍵途徑。

本次專家意見,凸顯台灣面對中國日益升高的軍事態勢,仍須從能源規畫、通訊韌性及國際合作三方面,制定長遠且具體的因應方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