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升溫下的中國對策及經濟展望
中美關係緊張導致貿易關稅大幅上升,市場擔憂這將進一步影響中國經濟表現。中國並不打算透過貶值人民幣來作為主要對策,而選擇善用內外各種政策工具應對壓力。
內地有關部門手上的應對措施相當充裕。對外方面,中國可透過香港這一零關稅區域加強進出口的靈活性。例如,有可能利用香港作為中轉平台,採購商品特別是如飛機等高價值產品,再將其運往內地。此外,香港作為金融樞紐和自由港,有助中國進行策略性貿易操作。
在內部政策上,中國預計會祭出多項貨幣與財政工具支撐經濟。根據經濟學界分析,預期今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準)0.5個百分點,下半年再降同等幅度。同時,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有機會分上、下半年分別下調0.1厘及0.2厘,以紓緩企業與個人融資成本。此外,政府將擴大刺激消費與支持生育政策,目標是激勵居民釋放手中儲蓄,推動內需加速回升。
目前中國居民的儲蓄率仍然偏高,經濟學家認為,「要讓老百姓願意、多花點錢消費」,這將是未來政策的核心。只要消費意願得以提振,配合貨幣與財政政策的調節,可望減緩關稅帶來的衝擊,使中國經濟維持穩定增長。
根據最新預測,目前關稅水平可能會使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約兩個百分點。不過,專家指出,美國也承受高關稅壓力,預期美方在未來幾個月內或有可能下調部分關稅,這有助減輕衝擊。即便單從關稅因素來看,預計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或受壓,下行約一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年初訂下經濟增長5%的目標時,已將關稅戰等外部風險納入考量,業界多數認為今年完成此增長目標仍具可行性。專家指出,中國要想在全球競爭中維持優勢,長遠來看仍需加大政策力度,並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科技的發展將不僅提高產業競爭力,也為中國在國際局勢變化下提供更堅實的經濟後盾。中国政府未來需靈活應變,結合各項內外資源,才能在大國博弈中穩住經濟基礎,走向長遠發展。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