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養生:中藥體質調理與水果挑選指南
近日氣溫節節攀升,進入盛夏時節,市面上各類清涼水果如西瓜、哈密瓜、椰子等紛紛上市,不少民眾選擇以鮮果消暑。然而,對於正在服用中藥調理體質的人來說,挑選水果卻不能隨意。中醫專家建議,吃對水果不僅能順應體質、提升療效,吃錯卻可能抵銷藥效,甚至拖延病情。
根據中醫理論,飲食應與個人體質互補。人體體質大致分為寒性與熱性:寒性體質的人手腳較容易冰冷,怕冷,精神較差,常見面色蒼白,而熱性體質的人則容易口乾舌燥、臉色紅潤、出汗多。水果同樣具有寒熱屬性,比如西瓜、哈密瓜為寒性,龍眼、荔枝則偏熱性。中醫常透過選擇適合的食物,協助調理體質恢復平衡。
服用溫裡類、補血、活血化瘀等溫性中藥的寒性體質者,若再大量攝取寒性水果,容易讓藥效打了折扣,有時甚至對調理全無益處。舉例來說,夏季時醫師建議寒性體質者以溫熱性水果替代,盡量避免西瓜、哈密瓜等,以防寒上加寒,影響身體恢復。相反地,熱性體質者服用如清熱、解毒等寒性藥物時,也需避免攝取過多熱性水果,否則會影響身體自我調理,導致虛火更旺。
專家指出,藥物與水果的效應不僅存有抵銷競爭的問題,也可能發生相乘效應。例如熱性體質者服用清熱藥後,又大啖椰子等寒性水果,雖然短期內感覺清涼舒適,但長期下來卻可能導致體能過度消退,甚至出現虛弱不適。
更多時候,誤食不合體質的水果,副作用不會當下發作。有些寒性體質者,隨著夏天大量攝取寒性水果,可能到了秋冬季氣溫下降時,才出現呼吸道過敏、咳嗽等症狀。抵抗力降低,容易反復感染呼吸道疾病,讓健康蒙上陰影。
專家建議,民眾在服用中藥或進行體質調理期間,挑選水果時應諮詢專業中醫,根據個人身體狀況、用藥種類與當前季節選擇合適的水果。體質不同,寒熱屬性需區分清楚,才能真正發揮藥食同源,守護自身健康。夏日食果消暑雖好,但千萬別忽視中西合併調理中的細節,謹慎選擇才能事半功倍,健康一夏。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