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咖啡沖泡方式攸關健康風險
科學家發現:咖啡沖泡方式大幅影響健康風險
咖啡向來以其提神效果廣受歡迎,但你知道嗎?咖啡的健康影響其實與沖泡方式息息相關。最新的研究指出,不同種類的咖啡在維生素、多酚、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上各有優勢,但若是選錯製作方法,原本有利的健康效益,反而可能轉為潛在風險。
科學家比對各種咖啡沖泡法後發現,研磨後未經過濾的咖啡,如以法式壓濾壺沖泡者,含有較高濃度的“咖啡醇”(cafestol)和“咖啡豆醇”(kahweol)脂肪類物質。這類物質會提升血液中的壞膽固醇,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最新數據顯示,如果每天大量(約一公升,即四大杯)飲用壓濾壺咖啡,心臟病相關的“同半胱胺酸”因子濃度在兩週內可上升約10%。
反觀使用紙濾網沖泡的濾泡式咖啡,對健康的影響則較小。紙濾網能有效過濾掉有害脂肪分子,即使長期飲用,也不易造成膽固醇升高。不過,這類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可能比其它沖泡方式更高,容易讓對咖啡因敏感的人出現心悸、失眠等症狀。
濃縮咖啡(Espresso)因為採用高壓熱水快速萃取,cafestol與kahweol含量低於壓濾壺咖啡,對心血管影響較小。單份濃縮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其實小於濾泡咖啡,但若飲用量增加至雙份或三份,仍然需留意總咖啡因攝取。
至於即溶咖啡,經過高溫蒸煮、冷凍再乾燥,不含研磨咖啡中的有害脂肪物質,對心臟幾乎沒有風險,且咖啡因含量更低,約為濾泡咖啡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北歐常見的煮沸咖啡(如土耳其、挪威傳統沖泡法),也是不過濾的方式之一,cafestol與kahweol含量居高不下。研究指出,長期每日飲用四至六杯煮沸咖啡,平均膽固醇可上升10%,心臟病風險提高20%。
咖啡加奶則可根據添加物熱量而異,若挑選低脂牛奶,每杯僅有約15大卡,但若選擇鮮奶油、巧克力粉等高熱量配料,熱量隨之飆升。
對於無咖啡因咖啡,醫學數據表明,每杯僅含1~2毫克咖啡因。適量攝取普通咖啡(每天二至三杯濾泡式),對健康不構成威脅,但若每日超過四杯,則可能出現易怒、肌肉顫抖、失眠等症狀。而突然停止攝取咖啡因,也會有頭痛、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斷症狀。
最後,喝咖啡時也應注意與正餐同飲,可能會降低人體吸收鐵與鈣等礦物質的能力。總結來說,選擇經紙濾或即溶方式沖泡咖啡,並適量飲用,才能享受咖啡的同時把健康風險降到最低。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