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現代飲食推升大腸癌年輕化,台灣九成民眾纖維攝取不足

現代飲食推升大腸癌年輕化,台灣九成民眾纖維攝取不足

大腸癌曾經連續15年穩居台灣癌症發生率的首位,直到2021年才被肺癌超越。儘管如此,大腸癌依然是台灣民眾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名,被視為「隱形殺手」,對健康威脅始終不可忽視。這股危機不只在台灣,其實在全球多數國家都已成為無法忽略的重要課題。

根據英國最新醫療報告,該國每年約有3萬2千人確診大腸癌,而且年輕患者的數量逐年攀升。進一步調查發現,現代飲食型態正在加速這一趨勢。英國衛生單位近期發表的飲食調查顯示,當地多達96%的成年人膳食纖維攝取量未達標準,每天應該攝取至少30公克的纖維,等同於五份蔬果加上全穀類、豆類、堅果等高纖食物。但普遍存在飲食失衡、偏向加工食品、過度攝取糖分和飽和脂肪的問題,進一步加劇了腸胃道相關疾病的風險。

營養學專家指出,加工食品大量取代天然食材,是纖維攝取不足及糖分、脂肪攝取超標的主因。這樣的飲食結構除了造成肥胖,還會提高糖尿病、心臟病和牙齒蛀蝕等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台灣民眾的飲食現況其實與英國頗為吻合。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統計,超過九成民眾每天纖維攝取不足,男性平均每天僅攝取13.7公克,女性也只有14公克,明顯不及衛生福利部建議的日攝取量(20-35公克)。此外,過度食用紅肉與缺乏運動是大腸癌高發的另一大關鍵因素。

為了對抗這股威脅,專家呼籲政府應落實公共健康政策,包括強制食品業者減糖減脂,以降低國人慢性病發生率。民眾也被建議要主動改變生活型態,例如維持規律運動習慣,並在日常飲食中避免過度依賴加工食品、減少糖類和飽和脂肪攝取、額外增加蔬菜、水果、全穀類和堅果類等高纖維食物的比例。科學研究一再證明,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能有效降低大腸癌及多項慢性疾病的風險。

面對大腸癌年輕化和高發的雙重壓力,民眾唯有積極調整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才能守護自身健康與生活品質。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