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擴大大腸癌篩檢補助,45歲起每兩年免費檢查
台灣自2024年起,擴大大腸癌篩檢補助對象,除了既有的50至74歲族群,年齡下修至45至74歲者,以及40至44歲具大腸癌家族病史者,也可以享有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健康單位統計,今年1月至5月底,全國已有近87萬人次做了大腸癌篩檢,顯示民眾對於腸道健康愈發重視。
大腸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且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根據臨床資料,定期每兩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29%晚期大腸癌的發生率與35%死亡率。數據也指出,若能及早發現,第0、1期大腸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超過九成;若延誤至第4期,五年存活率則掉到不到兩成,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成為提升治癒率的關鍵。
此次擴大篩檢方案,特別納入40至44歲曾有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被診斷為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符合資格者可至「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查詢配合糞便潛血檢查的醫療院所。檢查全程簡便,而且非侵入性,檢查前也不需要忌口,便利性高,民眾可利用就醫或生活空檔撥冗參加。
糞便潛血篩檢的步驟分為四個簡易流程:首先,攜帶健保卡至指定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並註記姓名;接著,在家中使用坐式馬桶,先鋪一張衛生紙於水面,解便後取得糞便檢體;第三步,旋開採便管蓋,使用內附採便棒在糞便表面多次來回刮取檢體,並將棒子插回管內,用力蓋緊;最後,將裝好檢體的採便管送回醫療院所。等候檢驗結果即可。
若篩檢結果出現異常,建議配合後續大腸鏡檢查。經驗顯示,多數息肉於發現時即可切除,由此能及早阻斷癌前病變,真正落實癌症早預防、早治療。
健康單位提醒民眾,即便日常忙碌,也別忽略腸道保健。除了定期參與大腸癌篩檢之外,還是建議維持均衡飲食、充足運動等良好生活型態,才能提高保護力。民眾如有任何疑問,可向醫療院所諮詢,及早利用健保資源,顧好最基礎的健康防線。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