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洪災重創村莊 極端天氣全球蔓延
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近日遭遇史無前例的洪災,自4月以來的暴雨,導致卡薩巴河決堤,洪水瞬間傾瀉而下,夾帶巨石與倒木湧進村落,多個村莊嚴重受災,超過150間民宅毀損。南基伍省卡薩巴村受災尤為慘重,根據地方行政長官統計,死亡人數已超過百人,包含眾多兒童與長者,另有數十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
災難發生後,當地居民與人道主義組織陸續在瓦礫下發現罹難遺體,截至10日,找到的罹難者已達119人。由於受災村落多位於坦干伊卡湖畔,交通仰賴水路,通訊基礎設施不足,救援工作極為困難。不僅網路信號收斷,外界資訊也無法順利進入,讓搜救行動增添層層阻礙。
近年來,剛果東部大湖地帶多次受到天災肆虐。由於過度砍伐森林、山丘變得脆弱不堪,土石流與洪水的危險顯著增加。除此之外,不穩定的氣候也讓極端天氣頻繁發生。2023年基伍湖一帶也曾遭遇毀滅性的洪水,奪走約400條性命,至今當地居民難以從往年災難的創傷中恢復。
這次災情之後,南基伍省正在積極動員資源,協調搜尋與救援工作。然而,大量房屋倒塌及基礎設施破壞,讓重建之路遙遙無期。流離失所的災民迫切需要緊急安置、飲用水及食物補給,衛生風險也隨之升高。兒童與長者成為災後最脆弱的族群,迫切需要醫療援助與持續關注。
與此同時,極端氣候的影響不只限於非洲。台灣中部地區也於本月上旬遭遇強降雨,台中市大肚區發生突發暴雨,導致多名外籍移工受困沙洲。幸好當地消防人員迅速行動,成功救出所有人,未造成人員傷亡。
全球各地近期極端天氣頻傳,專家研判,氣候變遷帶來的強降雨與土石災害頻率只會越來越高。在洪水過後,不僅是基礎建設的修復與重建,更是對早期預警系統、防災教育、森林復育等長遠措施的考驗。無論是剛果或台灣,防災意識與韌性社區的建立,正在每一場天災裡顯得更加迫切。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