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緊張升溫 張亞中批台政壇亂象、再戰國民黨主席
【新聞報導】
近期兩岸關係越發緊張,台灣政壇再度湧現對於兩岸未來發展的激烈討論。中國國台辦日前宣布,因民進黨立委沈伯洋之父、沈土城經營的台灣兆億公司涉及特定行為,決定對該企業實施懲戒措施,引發政界高度關注。
針對此事,近日再次表態參選國民黨主席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於政論節目公開發表看法。他直言,對於沈伯洋能夠身居立法委員職位感到無奈,直指這反映出台灣政壇的困境。他說:「沈伯洋這樣的人都可以當立法委員,這就是台灣的悲哀。」張亞中指出,現今兩岸溝通困難、敵對狀態持續升溫,反映出台灣的制度與政治人物選用出現問題。
張亞中自述,從內心來看,他並不認同兩岸直接由中共主導統一。然而,他依然堅持兩岸必須尋求和平共處的可能。他提出,「國共和解、兩岸和平,兩岸才有可能融合,有了融合,才可能統一,這必須循序漸進」。在他看來,唯有逐步建立互信,才能化解敵對情緒,為未來鋪路。此番言論再次點燃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討論,不僅是在政界,也引起民間廣泛議論。
談到沈伯洋問題,張亞中認為,台灣不少政治人物一方面強調「本土意識」,另方面則維持與大陸的緊密商務連結,「一面把意識形態當成旗幟,家裡卻還要去賺大陸的錢,這種矛盾十分明顯,說話也不考慮後面三步路」。他藉此質疑台灣政治現狀,認為這些現象暴露出台灣政壇選賢與能的荒謬,讓台灣未來更令人憂心。
此外,張亞中強調,他決意再次投入國民黨主席選舉,正是因為國民黨形象低迷,導致改革步履艱難。「要改變台灣,首先必須改變國民黨。」他警告,如果黨形象無法重塑,面對日益高漲的罷免聲浪及未來選舉,危機將更為嚴重。
面對風起雲湧的台海情勢,台灣內部的政治分歧與爭議持續延燒。無論未來走向如何,兩岸政策與黨內改革將成為台灣政壇的重要戰場。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