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台灣糖尿病患者突破230萬 年輕人與長者風險雙升

台灣糖尿病患者突破230萬  年輕人與長者風險雙升

糖尿病患者突破230萬大關 年輕族群與長者風險同步升高

糖尿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名,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突破230萬,每年與其併發症相關死亡人數約達1萬1千人。隨著飲食型態逐漸西化,超高齡社會來臨,糖尿病不僅普遍出現在年長者身上,連青少年發病比例也逐年上升,對全民健康構成嚴峻挑戰。

糖尿病主要分為第一型與第二型。第一型多屬自體免疫反應,導致胰島細胞被破壞,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以調節血糖。第二型則是因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身體對胰島素產生阻抗,與飲食習慣過度依賴高糖、高澱粉、高熱量食品密切相關。大量攝取含糖飲料、甜點、速食,加上長時間久坐、缺乏運動、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是促使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醫師指出,過去糖尿病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隨著青少年飲食偏差,發病年齡明顯下降。甚至有年僅18歲的患者因偏愛速食與含糖飲料而導致肥胖,最終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所謂「上班族」族群,也因壓力、飲食失衡、運動不足,罹病風險明顯提高。

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能造成全身血管受損,形同「泡在糖水中」,血管壁易發炎、硬化,進一步引發血管阻塞。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腎病變、視網膜受損導致視力退化等。統計顯示,約有五成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嚴重時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需依賴長期洗腎。

預防糖尿病及避免惡化,飲食調整和運動是兩個重要方向。建議民眾減少高糖、高澱粉類食物攝取,白飯、麵食、甜點及含糖飲料應節制。如擔心飽足感不足,可增加魚類、瘦肉等蛋白質搭配;長者則可選擇清蒸、水煮等低油烹調方式,兼顧高血壓、高血脂等共病管理。

運動有助改善胰島素阻抗,維護血糖穩定。專家建議以每週運動不少於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為基本目標,運動強度最好維持心跳每分鐘130下,並根據個人年齡與健康狀況調整。如已有心血管疾病者,運動前請諮詢專業醫師評估。

糖尿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但若出現多吃、多喝、多尿並快速體重減輕等典型現象,建議盡快就醫檢查,並自行監測血糖。一般健康檢查也應將血糖列為常規項目,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有效防堵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發生。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