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強化腸道免疫,抗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新發現
近期一項發表於《Cell Host & Microbe》的研究揭示,膳食纖維對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抵抗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中扮演關鍵角色。這項研究為「菜要多吃一點」這句老話注入了科學的新意義,並提醒人們蔬菜纖維不僅僅是促進腸道蠕動的簡單元素,更是維護腸道健康與抗感染的防線。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多見於醫院病人和長期照護機構居民,嚴重時可引發腹瀉、腸炎,甚至危及生命。研究顯示,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直接影響腸道黏膜細胞的免疫反應。纖維攝取不足時,腸道細胞會過度表現MHC-II免疫辨識分子,吸引過多CD4 T細胞聚集並釋放大量發炎訊號,導致免疫系統混亂,反而助長壞菌生長與感染惡化。
膳食纖維發揮作用的關鍵,不是直接抗病,而是透過餵養腸內有益菌群,使其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像是醋酸,這類代謝物能啟動腸道細胞表面的FFAR2受體,進而促使第三型先天淋巴細胞(ILC3s)釋放IL-22。IL-22能降低MHC-II的表現,調節免疫反應,並有助修復腸道屏障,強化腸道對抗感染的能力。此一機制在動物實驗及人類CDI患者腸道組織中皆有觀察到,且病情越嚴重者MHC-II與CD4 T細胞數量越多,發炎反應越明顯。
專家建議,為了維護腸道免疫健康,日常飲食應該注重膳食纖維的攝取,建議每日至少享用一碗豐富纖維的蔬菜。像是洋蔥、大蒜、蘆筍、香蕉、蘋果和燕麥等,均含有可溶性纖維與果寡糖,能有效滋養益菌並促進醋酸產生,發揮調節免疫的作用。此外,雖然優格、泡菜、味噌等發酵食品富含益生菌,但這些益生菌同樣需要益生元(纖維)來滋養,才可持續強化腸道菌群平衡。
對於剛接受抗生素治療、住院患者或年長者,更應特別注意膳食纖維的攝取,以加強腸道免疫防禦。這不僅有助於預防腸道感染,也改寫許多人對「吃菜只是為了通便」的傳統印象,讓膳食纖維成為每日默默支持身體抗病能力的關鍵角色。
總結來說,膳食纖維不僅是「清腸」的工具,更是「養兵」的糧草;當身體的免疫細胞吃得飽足,病菌便難以乘虛而入。這樣的認知,不但重新肯定了從小被叮嚀的「多吃蔬菜」,也把平凡的飲食習慣轉化成守護健康的科學武器。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