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智慧學堂 食農教育在北斗開花
為提升師生對食物與農業的認識,促進食農教育向下扎根,中部某農業改良單位於彰化縣北斗國中舉辦「科研結合教育讓食農教育更有趣」成果發表會,現場展現如何將農業科研成果與在地教學深度結合。這次活動另闢蹊徑,將在地重要特色作物──芫荽,作為課程主軸,透過數位科技與創新模組設計,打造出從認識到動手實踐的完整教學流程,推動教學現場與生活應用緊密連結,讓食農教育變得既生動又實用。
北斗鎮是全台芫荽產量最高的地區,芫荽也成為當地學校推動食農教育的重要教材。主辦單位特別設計「芫荽體驗型教學套組」,首波導入北斗地區三所中小學。學生們親自參與芫荽栽種流程,包括播種、施肥、田間觀察、病蟲害管理、收成乃至烹調。透過親身參與,孩童不僅增進農事實作技能,更得以理解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每個細節,有效強化對糧食來源的認知。
這套教學模組最大的亮點之一,是融合數位科技與互動學習。團隊開發的「芫荽智能LINE@互動學習系統」,讓學生透過個人化栽培日曆收到各階段任務提醒,完成操作後上傳紀錄。教師則可即時追蹤全班進度,針對問題給予適時回饋和指導。課程結束後,系統會自動生成個人化學習單,完整紀錄學生的學習歷程,實踐「數位食農教育」的新突破。
本次成果發表會現場,還同步展出數位教材「飲食探索-智慧餐盤」。這款教材結合RFID感應技術與視覺設計,學生只要根據自身性別、年齡和體重等資訊,將六大類食物模型(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放入智慧餐盤,系統便會即時顯示所選食材的熱量,並提供個人化的飲食建議。教材同時介紹常見作物種類及栽培方式,引導學生認識食材來源,讓健康飲食與農業知識學習變得更直觀也更具互動性。
這些創新課程已於三所學校試行,共計吸引339名學生參與。課後問卷顯示,超過九成學生表示喜愛這樣的課程,不僅內容有趣且實用,還能學會基本栽種技巧,更肯定智能LINE@系統對流程理解和紀錄的便利。主辦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創新與科技,推動更多元的食農教育方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落實健康飲食與農業知識,培養更深厚的食農素養。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