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通脹壓回2%目標 進入數據驅動調整階段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萊恩(Philip Lane)近日公開表示,歐元區將通脹率壓回2%的目標基本已經達成。他進一步提到,預計未來幾個月區內的通脹率將維持在約2%左右,呈現平穩態勢。這番言論凸顯出歐洲央行在控制物價漲幅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也讓市場對區內物價環境的穩定帶來一番期待。
萊恩指出,通脹率壓制至預期目標後,歐洲央行的政策調整將進入一個較為正常的週期。目前,關於大幅度減息的議題尚未進入決策層的討論範圍。他強調,當前歐洲央行正處於一個“正常央行”的運作區間,這意味著利率政策將回歸數據驅動,根據經濟實際情況逐步調整,而非採取過於激進的貨幣寬鬆行動。
針對美國近期推出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對全球通脹的影響,萊恩坦言,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不小衝擊,對歐洲地區亦會有中期顯著影響。尤其是這些關稅措施可能間接推高匯率波動以及能源價格,繼而增加生產和生活成本。他也提醒,雖然短期內歐元區通脹走勢平穩,但在全球經濟形勢變化難以預測的情況下,仍需密切關注外部衝擊可能帶來的風險。
歐洲過去兩年深受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瓶頸等困擾,導致通脹率居高不下。近期,隨著主要原材料價格回落,消費端壓力減緩,歐元區通脹水準終於向目標靠攏。根據最新數據,歐元區年通脹率已由高峰顯著回落,並逐步接近2%的管理目標。歐洲央行因此調整其貨幣政策取向,市場普遍預期加息週期將進一步放緩。
雖然外界部分聲音認為歐元區有機會迎來大幅減息周期,但萊恩明確表示,目前並無積極討論進一步降息事宜。無論如何,歐洲央行將根據經濟數據動態及外部情勢發展靈活調整政策,維護金融環境穩定,確保經濟復甦基礎穩固。
購買力保值、穩定物價一直是歐洲央行的核心使命。外部環境變化雖帶來挑戰,但隨著通脹率趨於穩定,歐元區經濟前景顯現出更多正面信號。未來幾個月,歐洲央行將繼續觀察國際經濟情勢,確保政策應對得當,維持歐元區物價和經濟平衡發展。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