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工業產出四月下滑 高於預期 市場呈現分歧
歐洲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4月份工業產出未如市場預期出現增長,反而在經季節調整後出現明顯下跌。根據報告,4月工業產出較前一個月下滑2.4%,跌幅明顯高於市場原先預測的1.7%。此外,原本3月數據曾顯示升幅為2.6%,此次亦被向下修訂至升2.4%,顯示環比表現有所修正。
按年比較,4月工業產出則上升0.8%,同樣未及市場預計的1.2%。不過,3月的按年升幅則由原先的3.6%修訂上升至3.7%,反映該時期工業表現比最初報告更為強勁。
分析指,4月的環比下跌顯示工業生產在年初短暫回暖後,面臨新的挑戰。部分專家認為,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供應鏈干擾未完全消除,加上外部需求波動,是近期工業活動出現波動的主要原因。
分產業來看,以能源和耐用品的產出跌幅最為明顯。數據顯示,能源行業受高企能源價格以及不穩定供應影響,產出按月下降超過3%。耐用品生產則受消費力疲軟與出口表現不振拖累,導致產量下滑。相對而言,資本財與中間財產出的跌幅較小,但整體依然呈現疲弱跡象。
此外,歐元區各主要成員國間工業生產表現亦現分歧。例如,德國和法國這兩大經濟體因多項本土工業指標出現走弱,對整體歐元區數據產生下拉作用。而部分南歐小國則受惠於季節性因素和旅遊相關產業需求回升,部分抵銷負面影響。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隨著全球高通脹壓力開始稍有緩解,未來幾個月歐元區工業產出有望出現溫和回穩。但他們同時提醒,俄烏戰爭的持續影響、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以及全球經濟放緩態勢,仍是左右展望的關鍵變數。
歐元區決策官員近期亦表達關注,並強調持續監測工業產業鏈變化,適時調整貨幣與財政政策,為區內經濟復甦提供支撐。未來還需進一步觀察外部需求與內需的互動,以及各國政策工具的協同發力,才能讓歐元區工業產出擺脫近期的下行壓力。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