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苑海牛文化遭重擊 僅剩一頭海牛堅守傳統
芳苑地區的海牛文化近日遭遇重大打擊,地區僅剩的三頭能夠下海載蚵及載運遊客的海牛,如今兩頭先後病逝,僅剩一頭仍可執行載運工作。這一突發狀況,不僅讓芳苑地區的居民感到惋惜,也引發外界對海牛文化保存與延續的關注。
根據當地「海牛學校」負責人表示,兩頭過世的海牛分別名為「阿妮」與「叫小賀」,年齡約八歲,正值壯年,一直以負責生態載客與協助蚵農下海載蚵為主要任務。不料,「阿妮」於本月初完成遊客生態體驗活動返家後,突然四肢癱軟。儘管隨即由獸醫診治,仍於幾日後病逝。「叫小賀」則在近日出現食慾不振、無力站立的症狀,最終也未能撐過。
事件發生後,相關單位第一時間進場進行消毒,並計畫持續監控剩餘海牛的健康狀況。當地畜主與動物防疫所已展開密切合作,將針對相關防疫措施進行全面檢討,避免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芳苑地區過去曾有十頭左右的海牛,主要分布於觀光與耕作用途。擁有下海載蚵及載運觀光客技術的海牛,僅剩「謝素的牛牛」一頭。畜主表示,連續損失兩頭主要生力軍,對於原已岌岌可危的無形文化資產造成重大衝擊。未來將積極思考如何挑選與培訓新一代海牛接班,讓這項獨特的濱海農耕文化得以持續傳承。
芳苑的海牛文化,被視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方式記憶之一,藉由海牛生產與載客活動,不僅見證傳統農村勞力的智慧,更打開地方觀光發展新局。地方文化局表示,針對目前僅存的海牛與養殖技術,將協助推動無形文化資產保護與技藝傳承計畫,包括經費補助、人才培訓及系統性紀錄,防止相關知識與技藝因人事變遷而逐漸流失。
未來相關單位將擴大與在地養殖戶合作,建立完善的飼養及教學體系,讓這項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資產,能在時代發展與現代觀光需求中找到平衡點,繼續為芳苑地區帶來獨特的人文風貌與產業價值。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