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苑海牛文化陷危機 兩隻主力海牛驟逝觀光受衝擊
彰化縣芳苑地區以獨特的「海牛文化」聞名,這項結合濱海農耕與在地旅遊的傳統,近期卻因兩隻主要的海牛接連病逝而蒙上一層陰影。這兩隻分別名為「阿妮」與「叫小賀」的壯年海牛,不僅負責協助養蚵產業,也承擔接待遊客進行生態體驗的任務。然而在六月初,牠們先後出現四肢癱軟、無法進食等異狀,最終不幸離世。剩下唯一一隻「謝素的牛牛」仍可投入作業,但原本仰賴牠們支撐的觀光活動與文化傳承受到明顯衝擊。
芳苑海牛學校校長魏清水表示,阿妮在6月1日載客作業後突發四肢癱軟,雖經獸醫診治,4日不治。緊接著,叫小賀也出現不適徵狀,無法進食並倒地不起,於10日中午病逝。這兩隻年齡僅約八歲的海牛,正值健壯期,卻接連離世,讓在地社群感到不捨與擔心。魏清水指出,芳苑目前共有10隻海牛,除觀光用途外,僅有阿妮、叫小賀與謝素的牛牛三隻能夠負擔養蚵及載客。如今兩隻倒下,僅有一牛可用,農莊的運營及在地產業都面臨挑戰。
海牛不只是芳苑特有的工作夥伴,更是連結地方文化記憶的活載體,被彰化縣列為「無形文化資產」。每年,不少遊客專程來體驗由海牛拉著鐵牛車穿梭濱海灘塗,深刻感受百年漁村的歷史韻味。地方政府及文化局已表示關注,動物防疫單位赴現場消毒並提供技術協助,以防止類似病徵再次擴散。接下來,文化局規劃指導海牛學校申請文化部的保護補助方案,將從技藝傳承、飼養管理與耕作技術三方面,建立完整紀錄與教學傳習體系,盡力保全海牛文化不致流失。
不僅如此,芳苑也開始思索新的培養計劃,尋找適合的小牛並投入培訓,期望為「海牛下海」的傳統注入新生。地方居民與農漁民也表示,希望社會各界能給予更多關注與資源,讓珍貴的海牛文化得以延續下去,在未來繼續於彰化海岸發揮影響力。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