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2026年世界盃高溫挑戰

2026年世界盃高溫挑戰

2026年世界盃將首次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聯合舉辦,並計畫於夏季在16個城市中展開激烈對抗。這屆盛事,不僅是世界盃歷史上首次三國共同舉辦,也因為賽事編排和場地選擇,再次引發對球員健康安全的關注。

有鑑於主辦城市多位於氣候炎熱地區,歐洲多家機構和學者針對賽事期間可能面臨的高溫問題展開研究。他們在最新研究中指出,現時國際足協所採用的濕球黑球溫度(WBGT)指標,雖能綜合溫度、濕度和輻射熱來推算熱壓力,但這種計算方式可能低估了球員在體育賽事中實際承受的熱壓力。研究團隊提出,WBGT未能充分考慮人類在劇烈運動時所產生的額外代謝熱,以及運動對周遭空氣流速的影響。他們主張應該採用更現代化的「通用熱氣候指數」(UTCI),用以更精準評估極端天氣下體感熱度對球員及在場人員的影響。

根據研究,專家們以16個賽場在7月的歷史平均氣候數據進行模擬,發現如果以UTCI模型來界定熱壓力,十個球場在賽事高峰時段(特別是午後溫度最高時),都屬於極高熱壓力風險區域。當UTCI超過攝氏46度,意味著球員將有極大可能感受到難以忍受的酷熱,就算實際氣溫沒這麼高,體感溫度將足以影響人體正常散熱。研究數據更指出,包括德州的達拉斯和休斯敦,以及墨西哥的蒙特雷等三座戶外場館,預計下午2點至5點的UTCI會達到攝氏49.5度。這一數字的危險意義在於,人體在這種極限環境下,將很難單靠本身散熱機制維持核心體溫,必須依賴外部冷卻措施,否則連續運動數公里後,就可能出現頭暈、意識不清等嚴重狀況。

回顧上一屆卡塔爾世界盃,原本也是安排在夏季進行,因當地高溫紀錄屢創新高,最終才緊急改期至冬季。此次面臨三國合辦與極端氣候的雙重挑戰,專家建議,主辦單位有必要重新考量賽程安排,適度調整比賽時間或日期,以確保所有參與者能在更安全的環境下角逐世界最高榮譽。這不僅攸關球員表現,更關乎比賽的公正與體育精神的延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