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宣布國防預算提升至GDP 3.5%,深度調整回應地緣風險
德國政府近期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核心國防支出提升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5%。這項舉措是德國大幅強化軍事能力、應對國際安全局勢變化的重要步驟。此舉不僅將超越目前國防支出佔GDP的2%,也呼應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最新提出的3.5%國防預算門檻,勢必對歐洲安全及跨大西洋合作產生顯著影響。
這項國防預算調整,代表德國針對持續增強的外部威脅,尤其是來自俄羅斯的戰略壓力,採取更積極的軍事準備和部署。德國政府於相關政策文件中指出,現階段面臨著大幅提升國內及聯盟安全能力的艱鉅任務,同時也承擔著保障歐洲安全的重責。提升國防預算被認為是回應這個時代挑戰、強化對北約承諾的重要一環。
和以往數十年來德國國防支出長期不足形成對比,現任總理默茨領導的執政聯盟正著手扭轉這一局面。這波軍費挹注,包含由政府啟動的一項價值5000億歐元(約合5740億美元)的特別債務融資基礎設施投資計畫,不僅用以現代化部隊建設、提升武備質量,也希望藉此提振長期停滯的經濟。
儘管預算提升至3.5%,對比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所屢次公開倡議的5%國防支出比例標準,德國與其他北約盟國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本周即將於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預期將成為相關國防預算議題的聚焦場域。各會員國勢必就分攤歐洲安全責任、軍備現代化與財政調節等議題進行辯論。
在全球地緣政治日益動盪的當下,歐洲各國普遍正調整國防政策,以強化對潛在威脅的防禦能力。德國此番展現強烈意志,意味著未來在軍事合作、兵力投射以及武器研發等方面,將有更多資源投入。外界觀察指出,隨著德國國防預算支持下,未來歐洲防務自主性和反應能力都將同步提升。
整體而言,德國大型軍費提升反映出國際安全局勢變化下的重要調適。這不僅是對過往政策的突破,更為歐洲安全帶來新的承諾與機會。未來軍事、經濟與政策多重協調,將考驗德國政府如何平衡國內外壓力,推動安全與發展間的動態平衡。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