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全球經濟成長展望再下修,貿易戰與保護主義成主因

全球經濟成長展望再下修,貿易戰與保護主義成主因

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再度遭遇下修壓力,主要肇因於美國貿易政策帶來的衝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佈最新經濟展望,直指以美中貿易戰為主的保護主義措施,對全球供應鏈、商品價格以及投資環境產生動盪,導致市場前景比數月前更為黯淡。

最新的預測指出,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雙雙走低。今年全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2.9%,低於原先預估的3.1%;明年亦難見明顯反彈,預期增長再度修正至2.9%。與過去數年景氣復甦進程相比,這代表全球經濟熱度開始降溫,投資人應更關注後續變局帶來的潜在風險。

OECD明確指出,美國對中國等貿易夥伴所加徵的關稅措施,成為推動下修預測的關鍵因素。以美國自身為例,今年經濟成長預期由2.2%大幅下調至1.6%,明年則料將進一步降至1.5%。這一修正反映貿易摩擦對美國經濟的抑制效應超出預期。該機構並假設,先前於5月中旬啟動且加嚴的關稅政策將維持至今年剩餘時間及明年,換言之,短期內全球貿易環境難以回穩。

保護主義升溫帶來的不僅是經濟增長趨緩,也加大了通脹壓力,擾亂全球供應鏈,並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連鎖效應。一旦各國貿易局勢持續惡化,OECD警告,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可能進一步趨緩。

除美國與中國外,OECD也針對歐洲及英國做出調整。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僅有1%,明年預期略增至1.2%。英國方面,今年表現預估為1.3%,明年將下修至1%。至於向來被視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預計今年表現尤為疲弱,成長率僅0.4%,但明年有望回升至1.2%。

面對此一現況,市場普遍憂心全球經貿緊張、政策不確定性將延長成長低潮。OECD指出,若各國未能適時協調政策、緩解貿易緊繃情勢,全球經濟不僅難以脫離疲軟循環,甚至可能面臨更低經濟成長的新常態。分析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各國政府和央行應審慎調整政策工具,同時強化跨國協作,以減緩負面衝擊,力圖為全球經濟帶來穩定動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