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帶隊插秧,三光國小學童親身體驗水稻農事
大安區一群熱心青農近日走進三光國小,帶領學童們在校園內的「幸福農園」親身體驗插秧,讓孩子們以雙腳踏入泥田,實地了解米飯的種植過程。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紛紛捲起褲管,脫鞋下田,感受腳底與泥土的親密接觸。這項體驗不僅讓學生們了解食物的來源,更從勞動之中學習農夫的刻苦精神,與土地建立更深的連結。
活動一開始,由本地青農陳俊宇、吳家榮現場示範水稻育苗、插秧及田間管理流程,手把手教導孩子們將秧苗一株株整齊地插進濕潤的田地。許多學生是第一次走進農田,泥濘的觸感與農忙的氛圍,帶來全新的五感經驗。現場不時傳來孩子們的嬉笑聲,其中一位年紀最小的成員甚至因不慎跌坐水田,引起一陣歡樂的哄笑。
三光國小校長洪文鍊表示,每年都會舉辦插秧體驗,希望學童從小學會珍惜米飯,理解背後需要投入的辛勞。今年首次參與的他也深感農會、青農及社區資源對學校推動食農教育的支持和幫助。全校師生一起參與,讓校園充滿共識與興奮,孩子們更是期待未來能親手收穫金黃稻穗。
大安區農會四健會與三光國小已合作多年,每年春季都會安排插秧活動,讓學童們親自參與水稻的全生命周期,從秧苗生長、田間管理到收割,貫徹「親手做」的體驗教育理念。參與的孩子們表示,透過動手農耕,比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更加深刻。
除了鼓勵青年農民與社區協作,近年來農會也持續推廣食農教育,深化「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務實精神。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學童的校園生活,也讓傳統農事智慧代代延續,培養對土地的尊重及感恩心。
隨著環保意識提升,農業部門也積極推廣農業資材回收政策。各類塑膠資材從過去的廢棄物,經過專業清洗和分類,如今得以再生利用,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擔。同時,區域清洗循環場的設立,更有效連結農民和資源回收產業,推動農業永續發展。
在這塊田間與校園交融的幸福園地裡,孩子們不僅學到插秧技能、更在微笑與汗水中體會到勤勞與土地間的真摯情誼,大家都期盼看見自己親手種下的秧苗,在陽光下長成飽滿的稻浪,迎接豐收的喜悅。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