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質疑哈佛國際學生比例過高引發爭議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平台發文,公開評論哈佛大學國際學生比例過高的現象,引發社會熱議。他指出,哈佛大學目前有多達31%的學生來自海外,質疑這一比例使得美國本地學生的入學機會受到擠壓。他表示,許多美國高中畢業生希望進入哈佛或其他名校深造,卻因國際學生名額過多而被拒之門外,這對本國學生而言並不公平。
特朗普強調,這些國際學生來自全球各地,其中包括部分與美國關係緊張的國家,更指出這些國家並沒有為他們的學生提供任何學費資助或金援給哈佛大學。在他看來,既然這些外國政府未有實際經濟貢獻,為何要讓如此多的本地學子失去入讀頂尖學府的機會?他並進一步主張,要求哈佛大學應公開國際學生的身份及相關資訊,以增加校方招生過程的透明度。
根據哈佛大學官方網站數據,國際學生雖然不能申請美國政府的聯邦資助,但學校本身仍會提供工作機會與獎學金,協助有經濟需要的國際學生完成學業。然而,這一政策也被一些聲音質疑,認為資源應優先配給本土學生。此番言論在社交媒體上引起激烈討論,有人認為哈佛的國際化有助於推動知識交流與全球視野,也有不少人支持特朗普的看法,認為應該適當下調外國學生比例,為美國本地學生創造更多機會。
另一方面,也有專家指出,國際學生對美國高等教育貢獻良多。除了帶來學費收入,更促進校園多元文化發展,並在開放創新與全球合作中發揮關鍵作用。實際上,許多美國大學仰賴國際學生學費維持校務營運,不少學生畢業後繼續留美發展,對當地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因此,究竟如何在保障本國學生權益與維持高校國際化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成為本次爭議背後的核心問題。
目前,哈佛並未對特朗普的言論作出直接回應,有關國際學生比例及招生政策的討論預計將持續發酵。不僅是哈佛,這一話題也反映出全美高等教育領域面對的普遍挑戰——既要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青年,也需回應本地學生和家庭對公平和機會的期待。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