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台灣健康老化新藍圖:前端預防、社區支持成關鍵

台灣健康老化新藍圖:前端預防、社區支持成關鍵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延長國民健康壽命、實現健康老化,成為醫療及社會關注的核心議題。專家普遍認為,僅依賴醫療和長期照護的「後端」措施難以應對高齡化帶來的挑戰,唯有從「前端預防」著手、強化健康促進,才能讓長輩健康且幸福地活出精彩人生。

近期多場健康老化研討會,匯聚了醫界、學界與政策制定者的聲音。他們一致主張,政府應增加健保投入,改善社會健康環境,並將預防、醫療、長照三位一體整合推動。專家指出,個人行為僅影響健康三成,社會環境卻佔據五成,臨床照護僅有兩成影響力。這說明健康老化並非只靠醫院和照護體系,日常生活習慣與社會支持同樣關鍵。

健康促進方案遍及多個面向。例如,針對慢性病防治、戒菸戒酒、飲食和運動衛教等預防措施,鼓勵民眾落實健康生活型態。由醫療體系深入社區,推廣認知、運動、營養課程,以主動出擊的方式支持高齡人士身心健康。專家建議,對妨害健康的消費行為課稅,例如調漲菸、酒、含糖飲料的稅收,既能壓抑不良習慣,亦可增加預防醫療財源,挹注長期醫療照護。

在高齡獨居人口增多的縣市,如苗栗,地方政府也積極設立「緊急救援」服務平台,為高風險長者提供24小時即時救援裝置,減少突發事件下的遺憾發生。對於長久以來忽視油脂攝取的迷思,營養專家呼籲:優質油脂如酪梨、堅果等攝取適量,對長者的身心狀態和老化延緩功不可沒,反而過度忌油反會損及健康。

照顧高齡並非唯一課題,產後婦女的身心支持也逐漸受到重視。現行產前檢查制度日臻完備,然而大部分產婦在產後反落入醫療照顧空窗期。官員與專家疾呼,推動產後完整的健康追蹤計畫,將產後三個月視為「第四孕期」,從科學角度管理媽媽們的健康,強化心理支持與及時醫療介入,才能減少不必要的家庭悲劇。

此外,醫療專業人士提醒現代社會易出現記憶力下降、無精打采等現象,許多其實與生活方式、偏食、壓力和精神健康有關,未必單純歸咎於「變老」。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像賭博成癮會嚴重影響家庭與個人關係,及早求助心理醫療,可望重獲新生。

總體來說,面對高齡化及多元健康挑戰,唯有醫療、預防、環境及心理支持並進,才能達到國人健康長壽與幸福老化的目標。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