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五一黃金周:香港旅遊熱潮再現,內地旅客帶旺經濟

五一黃金周:香港旅遊熱潮再現,內地旅客帶旺經濟

香港五一黃金周吸引大量內地旅客,形成全城旅遊熱潮,各大景點和市區設施人潮湧現。最新統計顯示,假期首兩天入境旅客人次接近57萬,其中逾八成為內地訪客,較去年同期上升三成以上。到了黃金周第四天,出入境總人次更達百萬,其中內地旅客突破14萬。

在旅遊熱潮帶動下,市區知名景點大排長龍。中環摩天輪成為熱門地標,許多旅客不惜排隊兩小時,只為用20港元搭乘摩天輪三圈,俯瞰維港美景。部分遊客選擇加價購買特快通行證,縮短等候時間。不想與陌生人同乘包廂的旅客,亦可付費160元享受私人包廂體驗。不少旅客坦言,景點雖擁擠但體驗值得,反而因行程寬鬆,能耐心等候,享受旅遊樂趣。至於中環碼頭的觀光巴士站亦湧現過百米長的人龍,等候時間難以預料,上層座位更是一席難求。各類景點如山頂纜車、堅尼地城海旁、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帶,處處可見拍照「打卡」人士,帶旺附近飲食及零售。

離島地區同樣受旅客青睞。長洲因應太平清醮等民俗活動吸引包括家庭旅客在內的內地旅客留宿深度遊。旅客消費積極,單次用餐經費上千元,購物和紀念品消費同樣可觀。本地商戶對假期生意持樂觀態度,部分手信店和傳統平安包店預料假期生意增長達一至兩成。有業者表示經濟環境雖然不佳,但願意堅持不加價,期望通過堅持質素和特色吸引客人。

面對旅遊人潮,本港當局積極籌備各項配套。為應付長洲太平清醮與搶包山等大型活動,渡輪公司及巴士公司臨時加開夜間班次,加強中環與長洲之間的交通接駁。運輸署設立緊急協調中心,監察交通狀況,根據需求調整班次及加派船隻,確保旅客有序疏導,呼籲市民耐心等候並留意最新交通消息。

調查發現內地及海外遊客旅遊取向正逐步由傳統購物玩樂轉向生態及歷史文化體驗。近八成受訪遊客推薦西貢作為生態景點首選,其次是大澳、四大行山徑等。專家認為旅業需順應轉變,設計更多深度及生態旅遊產品。

同時,政府加速推動旅遊設施硬件升級,計劃建設環島長廊、增設海濱輕食攤檔,串連多項地標及自然資源,吸引訪客一來再來。配合低空經濟發展及無人機新科技應用,香港正積極為旅遊業注入新動力。

五一黃金周,旅客排隊雖多抱怨,但更見香港旅遊資源受認同與期待。如何平衡人流、提升體驗、善用城市及自然資源,成為未來旅遊發展關鍵。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