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社會連環事件考驗本地政策與公信力

社會連環事件考驗本地政策與公信力

警方近日大規模破獲一宗涉及近300人的詐騙案件,疑犯自編自導以假交通意外申領傷亡援助金,涉款高達1400萬元。隨著此類案件頻生,相關社會保障基金發放額度亦逐年攀升,從數億元一路上升至近5億元。為應對資源流失與濫用問題,負責部門經深入檢討後,提出多項改革建議,包括把原有的受傷補助和臨時生活補助合併為「體恤補助」,資助日數由最多180日縮減至60日,每日最高金額將由918元大幅調降至330元。此外,體恤補助將設下「兩年僅可申請一次」的限制。預計新政策上路後,單在本年度便可節省約3.2億元公帑。

此舉在立法會引起討論,有議員認為調整補助設計能有效降低詐騙誘因。議員指出,當款項減少、門檻提高,詐騙和濫用意慾自然下跌,但同時強調僅靠調整金額難以徹底根治問題。建議除了收緊審批條件,亦要加強對已批出個案的覆核,畢竟目前每年大約批出9000宗個案,事後審查至關重要。此外,他呼籲有關部門檢討審批安排,避免出現政策漏洞。

近期社會亦發生多宗引人關注的事件。例如,一名本地中學教師疑因抑鬱及工作壓力,在鴨脷洲海怡半島墮樓身亡,校方強調將更關注教職員心理健康,並希望員工能尋求協助。另外,詐騙手法依然層出不窮。八名台灣旅客誤信「免費泰國遊」,抵埗即被強行押送至緬甸詐騙園區,其中三人支付巨額贖金返國,其餘五人仍杳無音訊。有關事件再度提醒大眾,高薪或免費旅遊機會背後或暗藏陷阱,須時刻保持警覺。

社會治安層面,警方最近多次拘捕盜竊及行劫疑犯,包括在觀塘一名男子遭五名非華裔男子搶去財物、以及於大學學生會帳目混亂後發現部分幹事涉嫌挪用資金高達百多萬元作私人開支,涉案人員現正被扣查,部分資產已被凍結。

與此同時,正值六四事件36周年,維園一帶人流未減,除家鄉市集照常舉行外,還有大量警力駐守,期間有市民因持有象徵性物品被警方帶走。現場不見往年燭光悼念場面,部分受訪者指家鄉市集反令公眾更容易聯想到往事,感到矛盾與無奈。

本地法律案件亦連番登場,例如早前轟動社會的蔡天鳳兇殺案,在區域法院再次續審,控方通過閉路電視片段佐證涉案人物行蹤。案件目前仍在調查及審理階段,社會關注度甚高。

近期種種事件反映本地在經濟、治安、社會關懷及敏感歷史議題上,挑戰接踵而來。當局需要在保障公帑、打擊犯罪及維護社會安定間作出平衡,短期內各項改革與執法行動勢必繼續引發社會廣泛討論。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