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國葬引爆中東緊張 國際聚焦伊以對峙與烏克蘭戰事
伊朗首都德黑蘭28日舉行盛大國葬,悼念在近期以伊軍事衝突中遇難的約60位軍事指揮官與核科學家。數千名民眾身著黑衣,夾道揮舞國旗,表達哀悼與憤怒。多名軍方高層,包括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沙拉米和彈道飛彈部隊指揮官哈吉薩達,皆在本月初以色列空襲中喪生。送葬行列經過德黑蘭自由大道時,群眾齊聲高呼口號,矛頭直指美國與以色列。
以色列方面聲稱,此輪打擊針對伊朗核計畫,特別鎖定相關軍事指揮官、科學家與核設施。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多次公開表示,將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並不惜對伊朗核設施動武。美方同時中止對伊制裁的部分解除措施,聲稱必須施壓辱以復談。對此,伊朗政府高層回應,並成立特別法律工作小組,徹查美以「侵略行為」,強調將維護國家領土主權並追究相關責任。
安全局勢緊繃之際,伊朗局部空域已重新對國際航班開放,但部分區域航班仍停飛。德黑蘭對以色列持續停火表懷疑,揚言如再遭侵略必將堅決還擊。而國際間也介入斡旋,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與伊朗總統通話,敦促德黑蘭遵守以伊停火協議,回歸談判處理核武及導彈等敏感議題。
另一邊廂,烏克蘭情勢亦持續動盪。俄羅斯對烏克蘭西部、南部與中部進行大規模空襲,動用逾千架次無人機與導彈。雖多被攔截,但仍有住宅大樓中彈,造成平民死傷。烏國空軍有一架F-16戰機在抵禦攻擊時墜毀,機師殉職,總統澤連斯基追頒最高榮譽予該機師,同時加強向西方盟國求援防空系統。
國際間對伊朗核計畫高度警戒。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指出,儘管核設施因戰事受損,伊朗數月內仍可能恢復濃縮鈾生產能力。美國與以色列曾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但未知破壞效度。伊朗外交部長致函聯合國,要求調查和追究以色列與美國對伊侵略責任,呼籲國際社會強化監督與制衡。
區域局勢動盪下,經濟與貿易問題也浮現。加拿大以國安疑慮下令中國海康威視停業,中國表示嚴正抗議,要求勿將經貿議題政治化。同時,因應跨國企業稅收新制,美國與7國集團協議豁免部分條件,以維護國際稅收體系穩定。
在這一連串動盪、不確定與外交交鋒之中,伊朗與以色列的對峙與整個中東、東歐的戰事,不僅牽動國際政治格局,更深刻影響無數平民的生活與未來。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