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25災難謠言瘋傳衝擊旅遊航空業
近期有關「日本將於2025年7月遭遇重大災難」的網路謠言在亞洲多地瘋傳,特別是在香港地區引發明顯恐慌情緒,對前往日本旅遊的民眾產生實質影響。即使業界專家與相關機構再三澄清預言毫無科學依據,部分市民依舊選擇取消日本之行,旅遊業與航空業因此面臨信心危機,多條對日航線不得不減班,實際經濟損失開始浮現。
該災難預言實際上源自一部日本漫畫,其情節描寫角色夢見海嘯等災難。這段劇情被一些內容創作者在網路上不斷誇大渲染,與火山爆發、隕石撞擊等虛構細節結合,隨後經由YouTube等平台瘋狂擴散,僅相關影片就已超過一千四百條,總點擊數突破一億。在香港、台灣、越南、泰國等地,相關內容還被改編成各地語言版本,其中華語影片的播放次數就已超過五千萬,進一步加劇謠言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
在香港,許多一向熱衷於日本旅遊的市民對預言感到不安,一些原本規劃今夏赴日的民眾,決定取消或延後行程。一對每年都造訪日本三至四次的中年夫婦坦言,僅因這波「七月大災難」流言,選擇今年暫緩日本旅遊計畫。面對突如其來的信心危機,本地旅行社同樣首當其衝,負責人表示,今年復活節假期的日本團較去年同期銳減近半。過去從未有因「預言」而棄團的案例,如今卻有愈來愈多客人將旅遊目標轉向澳洲、阿聯酋等其他地區。即使旅行社推出如全額退款、出發前若日本發生重大地震可取消行程等安心保證措施,收效卻相當有限,市場所受衝擊短時間難以消退。
航空業同樣受累。去年底才剛開通的香港直飛德島航線計畫每周三班,近期已宣布將減至每周兩班。當地政府本希望藉此航線吸引更多外國旅客,卻因預言謠言導致需求暴跌,讓相關推廣部門倍感無奈。
科學界在面對相關網路謠言時呼籲,現今技術無法預測地震實際發生的時間與地點,網路預言多與事實無關。日本學者指出,即便今年七月日本真的發生地震,也是巧合而非驗證預言。真正值得關注的應該是日常防災與應變準備,而非沉迷於毫無根據的謠言。日本氣象部門另外也重申,所有災害預警僅用於最壞情況準備,並非某項災難即將必然發生的訊號。
這場風波,從網絡虛構故事演變成對現實經濟的衝擊,提醒社會在資訊爆炸的世代下,分辨訊息真偽的重要性。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