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剴剴案宣判前夕:社會痛憤催改革 家長遊行護兒權

剴剴案宣判前夕:社會痛憤催改革 家長遊行護兒權

社會近來高度關注南部「剴剴案」,兩名保母涉嫌虐待幼童致死的案件將於下週二宣判,引發家長與公民團體高度憤慨。5月10日,民眾聚集凱達格蘭大道舉辦護兒大遊行,呼籲政府正視幼兒保護與社工制度亟需改革的問題。現場集結了眾多關注兒童權益的民眾,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也到場表達支持,希望以具體行動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王婉諭接受採訪時表示,「剴剴案」再次顯示出現行社工制度存在許多漏洞。她認為,只有強化社會安全網、改善保母監督和托育體系,才能真正防止類似憾事重演。王婉諭提到,自己今日出席是因為身為母親,打從心底明白家長對孩子安全的擔憂,願意和社會各界一同挺身,將自身的痛心與無力化為推進改革的力量。

針對外界關心中央政府會否提出對應措施,王婉諭表示,目前包括專責機構設立、托育專法立法等議題,相關團體以及立法委員早已多次倡議,但推動的進展相對緩慢。她希望中央能正視社會訴求,加速政策與法規的修訂,讓中央與地方形成緊密合作,共同落實兒童與少年保護。

王婉諭進一步指出,台灣現行社工制度如收出養、居家托育保母以及地方銜接等,都有需檢討與補強之處。她認為,應少一點政治口水,社會必須痛定思痛,一起檢視政策和法規,不流於表面討論,務實推進制度完善。如果中央與地方政府能認真對待兒少保護責任,才能確保台灣的孩子安全健康成長。

外界也關心,這起重大案件是否影響到整體社工士氣。王婉諭坦言,社工人力長期短缺、流動率高,所受到的支持與待遇都相當不足。她強調,社工真正能發揮專業,除了增加人力,更需檢討薪資結構、工作責任與制度配套。同樣重要的是,當社工體系出現問題,政策改進不能拖延,需要全面補強。

由於虐童案件接連發生,遊行現場情緒激動,許多參與的民眾表示,希望政府能聽見基層的聲音,還給孩子一個平安成長的社會。台灣在幼兒保護法制及執行上確實有待加強,如何化悲憤為前進動力將是當前社會一大挑戰。各界期待「剴剴案」的判決能促使政府加快腳步,推動相關法令與制度的實質改革,真正落實守護兒童安全的承諾。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