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專訪談台日美關係與半導體戰略
總統賴清德近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台日、台美、兩岸關係以及半導體產業與國際經貿局勢等多項議題發表看法。專訪內容於本週刊出,引發關注。
訪談中,賴清德總統提出台灣希望與美國、日本、荷蘭合作,共同建立「半導體非紅供應鏈」,以保障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繁榮發展並維持自由貿易運作,不受低價傾銷衝擊。他指出,半導體產業本身是一個生態鏈,日本擁有材料、設備與技術,美國則擅長IC設計與行銷,台灣主打生產製造,荷蘭則在設備領域具備優勢。透過這些國家的合作,可望強化民主陣營間的產業連結,也提升全球供應安全。
談及近年國際貿易變化,賴清德強調,以美國為首的自由經濟體制,確實帶給台日經濟繁榮與政治安定,但當前面臨中國利用自由貿易平台進行抄襲、仿冒及低價傾銷等衝擊。他認為這種不公平貿易如不加以解決,將動搖數十年來得來不易的穩定與繁榮。近來美國針對部分台灣產品加徵32%關稅,總統坦言這是重大挑戰,但也把這視為尋找新機會、深化產業戰略的契機。他提出「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的產業發展戰略,希望推動產業加薪、減稅和法規鬆綁,也積極與友盟國家簽署投資保障協定。
在出口策略上,賴清德指出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和出口占比大幅下降,轉而加強與日本、東南亞、歐美國家合作。去年台灣對美國投資比重達40%,出口至美國占總出口的23.4%。他強調,不應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台灣必須全球布局,尤其期望能與日本簽署經濟夥伴協定(EPA),促進雙邊貿易、投資與產業升級。
面對兩岸關係,賴清德強調台灣一直展現善意,強調對等、尊嚴、交流與合作,希望透過對話替代對抗,以實現和平共榮。他同時提到中國對台的滲透威脅,台灣已提出多項國安改革和因應策略,包括恢復軍事審判等措施,展現防範決心。
針對當前國際局勢與中美對抗升溫,賴清德表示台灣並非在美中之間二選一,而是在民主與專制之間進行價值選擇。他期望台日兩國加強半導體、AI、氣候合作,面對區域安全挑戰更為團結。他也寄望美國持續扮演全球自由民主的領導角色,台灣願意攜手協助,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