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澳門一號風球下文物建築防護升級

澳門一號風球下文物建築防護升級

澳門地區於今日懸掛一號風球,天氣不穩,文物建築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由於強風與水浸的潛在威脅,相關部門向全澳文物建築管理人員發出提醒,特別是座落於低窪位置的歷史建築,更需加強防護措施,防範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害。

據了解,澳門歷史城區內保存有大量珍貴文物建築,許多遊人和本地居民對這些建築物懷有深厚感情。然而,隨著氣候變化及颱風等惡劣天氣日漸頻繁,文物建築保護面臨新的挑戰。一號風球生效期間,低窪地區經常因雨水倒灌導致積水,相關負責人紛紛加強防水設施,例如安裝防水閘、檢查排水系統、準備抽水設備等,確保歷史建築得以安全度過風季。

有業界人士透露,每當遇上預警天氣或颱風季節,管理部門都會加強巡查,定時聯絡氣象部門掌握最新動態,並根據實際情況啟動應急預案。「建築物本身受風雨侵蝕已經多年,只要稍一鬆懈,便會有滲水、牆身剝落等風險。保持警覺、快速反應,才能將損害降到最低。」

除物理防護外,不少管理人員也提前將重要文物轉移到較高層處存放,避免因洪水或倒灌受損。同時,他們會對建築物結構進行加固,比如加裝支撐架、修補門窗封條等,以抵擋強風來襲。此外,部分受保護建築配置了自動監測系統,可即時觀察水位及濕度變化,便於迅速作出相應應對。

隨著氣象預報技術提升,負責人員會時刻留意即時消息,並與應急管理部門保持溝通。一旦天氣狀況惡化,有需要時可第一時間實施緊急疏散或關閉開放空間。

本地專家指出,歷史建築是澳門寶貴的文化資產,妥善保護不僅關乎建築物本身,更緊扣著城市的文化記憶與延續。現時一號風球懸掛期間,各方需積極協同,提升警覺,針對不同風險及時採取措施,確保文物建築安全無虞,讓這些珍貴歷史遺產得以長存。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