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AHA法案衝擊孤兒藥市場
美國近期推出的大一統美麗法案(Medicare Access and Holistic Advancement, MAHA),正引發生技與藥品產業的廣泛關注。此法案針對孤兒藥相關的監管流程進行重大調整,尤其聚焦於那些獲准用於治療多於一種罕見疾病的藥物。新規下,這類「多用途孤兒藥」將享有特殊協商豁免權,免除部分價值與給付的審查,預計將對罕見疾病藥物市場與患者福祉產生明顯影響。
孤兒藥原指用於治療患者數極少、商業利潤有限的罕見疾病藥物,過往為鼓勵開發,相關藥品政策多給予稅收減免、專利延長等優惠。不過,隨著越來越多藥廠將同一孤兒藥擴展適應症以覆蓋更多罕見疾病,現行法規在適用標準、給付流程與價格談判等方面出現爭議。新法案針對這一現象,進一步明確協商豁免的認定標準,只要藥品已獲批准可治療多於一種罕見疾病,便納入特殊豁免範疇,無需進入常規藥品集體談判機制。
這一調整對藥品福利管理機構(Pharmacy Benefit Managers, PBMs)也帶來新變數。醫療給付與藥品採購過程中,PBM常扮演壓低藥價、協助保險機構議價的角色。而多用途孤兒藥納入協商豁免規範後,藥廠據此可避開PBM部分價格壓力,可能影響罕見疾病藥價未來的走勢。儘管支持者認為,這將持續鼓勵產業對罕見疾病研發投入,提高多疾病適應症藥品的可及性,然而也有聲音質疑,過多豁免反而會削弱市場競爭,讓藥價缺乏應有的制衡。
伴隨大一統美麗法案的推出,白宮也同步發布最新MAHA報告,明確強調「讓我們的孩子再次健康」的政策使命。報告內容涵蓋醫療系統改革、罕見疾病兒童病患的照護保障,以及新法案對於藥品可及性和醫療成本的相互影響。根據報告,未來數年美國聯邦政府將加大對罕見疾病治療相關創新與研究預算,目標是在保證醫療品質與患者權益的同時,探索更有效的藥品給付與監管平衡機制。
業界普遍認為,大一統美麗法案為罕見疾病藥物市場注入新動力,不僅有助提升美國在孤兒藥開發上的國際競爭力,也為無數患者家庭帶來新希望。未來,相關法規與市場運作的微妙平衡,將持續引導產業往更具創新和社會責任的方向前進。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