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設施拍攝規範將上路 爭議有解?
針對近期民眾於淡水捷運站周遭軍營、新竹空軍基地等地拍攝軍事設施,最終因「非管制區」及未違法情蒐而未被起訴,相關議題再度引發社會討論。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25日針對此現象展開質詢,多位立委直指現行軍事設施拍攝相關法令界線模糊,導致民眾、軍事迷與檢舉者常陷入「無所適從」困境,呼籲國防部應儘速推動完善法規,消除爭議。
立委林楚茵指出,現行《要塞堡壘地帶法》雖公告22處地區為管制區,但竟未涵蓋任何空軍基地,不禁質疑「22個軍機場不算軍事要塞嗎?」「軍艦是軍事設施,那軍港不是要塞?」她批評《軍事營區安全維護條例》雖早於2023年三讀通過,但至今尚未施行,界定不明,造成民眾遭檢舉時難以判斷違法與否,軍事迷與檢舉者皆困惑。
對此,國防部部長顧立雄回應,由於《要塞堡壘地帶法》範圍嚴重不足,且修法牽涉層面廣泛,國防部將以《軍事營區安全維護條例》全面取代舊法,作為維護軍事營區安全的主要依據。顧立雄表示,目前公告作業與三項子法正加速進行,預計今年8月1日正式施行,屆時將公開明確規範哪些區域禁止拍攝,並以明顯標示告知民眾。
針對空軍基地、軍民合用機場是否列入新規範一事,法律事務司司長沈世偉中將說明,部分機場屬單純軍用,部分為軍民共用,未來各管制地區都將設立公告與標示清楚界定,公告地區禁止拍攝、描繪行為,若違反將依新條例第22條依法裁罰。
近來因軍事設施周邊拍攝案件頻傳,有民眾擔憂拍攝軍機起降或漢光演習可能觸法。軍方強調,單純在非公告禁區以一般迷戀觀點拍攝飛機或部隊外部活動,不涉及偵查以及營區機敏處所,並不構成違法。然而未來若標明禁止拍攝區域卻仍違反者,將面臨相關法規責任。
紛紛擾擾的法律真空,讓許多熱衷軍事、航空領域的民眾對於自身權利有疑慮。新法上路後,預計可讓行政機關、民眾及軍事愛好者皆有清楚依據。相關部門也呼籲,未來公佈禁止攝影、繪圖區域後,民眾應配合標示,避免觸法。國防部強調,推動軍事營區安全條例有助於維護國安及社會穩定,並保障民眾知情權與行動自主。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