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編2億設前進外科小組 參照美軍強化戰時急救
國防部軍醫局編列2億元新預算,準備仿效美軍成立「國軍前進外科小組」並進行全套裝備整備,冀望提升戰時醫療應變能力。軍醫局說明,此小組任務在於地區醫療量能不足時,能快速投入、為重傷官兵在送醫前即時執行生命急救手術,穩定傷患生命徵象。
美軍的前進外科小組(Forward Resuscitative and Surgical Detachment, FRSD)為戰場急救利器,可在災難現場或前線場域於「黃金1小時」內動手術,提高傷患存活率。此番國軍規劃成立專責小組,涵蓋由急診醫師、護理師、衛勤人員組成的檢傷分類組,與外科、骨科醫師及麻醉、手術護理師組成的手術組,同時有重症與一般護理師負責傷患術後照護,另設衛勤人員負責行政支援。整體運作可與二級醫療站結合,形成戰時後送搶救體系。
然而,部分立委表達質疑,指出台灣屬防衛作戰模式,與美軍攻勢作戰架構有別。台灣擁有涵蓋全島的醫院網絡,戰時可有效動員各地醫護力量支援,是否需要仿照美軍完整配置與功能,以及相關裝備、編制、人力來源與支援能量是否評估完備,引起討論。不少意見關心,是否真正符合台灣本島防衛作戰環境,擔心預算與採購規劃如無因地制宜,可能無法達成最佳醫療效益,甚至流於浪費資源。
針對疑慮,軍醫局回應,現代化作戰型態節奏迅速,高機動特性使戰地即時醫療需求尤顯迫切。借鏡美軍經驗,同步參採國內外科、創傷及急診醫師建議,正規劃購置26項行動式醫療設備,例如多功能抽吸裝置等,並採模組化系統收納醫療攜行箱,提高機動與彈性。現已有340名具專長醫護官兵接受訓練,成為小組兵力核心。
軍醫局強調,若戰時醫院負擔過重、交通設施與醫療基礎設施受損,或大批傷患無法即時運送至急救責任醫院時,這套前進外科小組將發揮重要功能,直接在前線為重傷官兵執行緊急手術,大幅提升傷患存活機會。藉由這套行動醫療方案,讓國軍於突發戰況下具備更強韌且可迅速反應的醫療後盾。
未來,軍醫局也將持續檢討方案細節,依國內地理環境及現有醫療資源特性調整優化,使相關資源徹底發揮使用效益,保證國軍戰時醫療不中斷,維護官兵生命安全。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