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預算解凍案過關 全台藝文發展迎轉機
文化部預算凍結案近日引發外界關注。文化部長李遠近日表示,為順利爭取預算解凍,他與團隊連夜熬夜準備資料至凌晨2點,務求回應各界質疑。此次包括文化部所屬館所的業務費用皆遭到30%凍結,牽涉範圍廣泛,總計有49項案子被凍結,金額高達新台幣34億400多萬元。除此之外,公視與Taiwan Plus預算也遭凍結8.1億元,中央社則凍結1520萬元。多項預算受限,影響到國內外展演活動以及人事支出,讓文化部陷入困境。
李遠指出,「如果這些預算不及時解凍,八月以後許多館所將無法正常運作,包括與國外表演團體的合約、員工薪資等,都涵蓋在業務費中。」面對龐大的經費壓力,文化部須設法說服立法院同意恢復預算,保障藝文產業的正常運作與發展。
立法院審查預算時,個別案件也被點名檢討。民眾黨立委劉書彬特別質疑,公視戲劇《聽海湧》並不符合史實,暗示其內容失真,對此李遠回應,「這部作品屬於歷史劇,而非紀錄片,創作中帶有虛構成分,這是文學與影視作品常見的形式,我們應該容納這樣的表現手法。」
對於中央社與Taiwan Plus的定位,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也提出質詢:「他們一會兒說要做電視台,一會兒又做網路平台,甚至進軍YouTube,那到底是什麼性質的媒體?」李遠則表示,中央社及Taiwan Plus只要在本身宗旨與規定範圍內發展,應該可以多元發展,目前尚不清楚各線產品最終效果為何。
在委員會審查期間,李遠也透露這次並非教文委員會審查,與委員互動還算順利,會前並無太大壓力。經過多方溝通協調,預算案於中午時全數解凍,預計將送交院會審議。文化部成為本年度首個成功解凍預算的部會,讓原本受限制的文化政策與各項業務得以繼續推進。
這場預算攻防帶出公共預算分配與文化發展的多重視角,也對文化內容的創作自由與媒體多元化提出新的討論空間。隨著預算解凍,外界關注文化部未來如何有效落實經費、推動國內外展演,為台灣文化注入更多活力。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