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現代人疲勞與肥胖的隱形陷阱:破解病態飢餓與代謝失衡的飲食新提案

現代人疲勞與肥胖的隱形陷阱:破解病態飢餓與代謝失衡的飲食新提案

現代人總是感到疲憊、飯後昏沉,甚至吃飽沒多久又餓,這些症狀其實不只受到老化或壓力影響,還牽涉到一個身體內隱藏已久的「肥胖開關」。有專家指出,「病態飢餓感」與「代謝失衡」是造成現代社會普遍健康隱憂的雙重殺手,尤其是許多上班族在攝取澱粉之後,容易發生嗜睡、體力透支,這很可能已代表身體處於易於囤積脂肪的mTOR模式,長期下來容易誘發肥胖與慢性發炎。

反觀,若想獲得活力、提升新陳代謝,則需要啟動身體的AMPK模式。例如減少精緻碳水的攝取、培養代謝的靈活性,就是有效的途徑。值得警惕的是,果糖成了讓你越吃越餓、難以抑制食慾的關鍵黑手。高糖份的飲料與蛋糕自然不在話下,但連許多以為安全的主食,例如白飯或麵條,也會在體內間接生成內源性果糖。這類果糖代謝產物不僅增加肥胖風險,還可能損害腦部健康,甚至與失智、精神疾病等有所關聯。

要跳脫「吃飽昏沉、反覆進食」的生活循環,調整飲食內容至關重要。遠離高碳高果糖陷阱,不僅能逆轉肥胖和發炎體質,還能讓身體與大腦回歸清醒狀態。此外,保持身體的水分攝取也絕不能忽略。尤其在高溫及高濕度的夏季,熱傷害風險升高。專家提醒民眾可以運用「涼、補、心」三字訣。像是穿著寬鬆、淺色衣物,保持環境通風降溫,外出時配戴遮陽用品,並時時補充水分,以防因脫水導致熱傷害。

除了避免身體積壓病態飢餓外,注重營養吸收更是健康基石。不少人習慣飯後吃奇異果作為水果,這顆小果實其實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和抗氧化物,對促進腸胃蠕動、增強免疫力都有積極作用。不過,奇異果含有蛋白酶,部分敏感族群吃下後口腔會感到刺癢,可選擇黃肉奇異果減輕不適。

吃水果時,專家也建議直接進食比單純榨汁更能保留膳食纖維,提升消化效果。細嚼慢嚥還有助於牙齒健康與激發消化腺體的分泌,讓營養素發揮最大效益。

總結來說,調整飲食結構、重視水分攝取與適當休息,搭配均衡的營養攝取,是現代人甩脫「肥胖開關」、保持清醒與健康的重要關鍵。透過日常的觀察與調整,就能逐漸遠離慢性疲勞與肥胖陷阱,迎接更有活力的生活。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