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平和國中推動山野教育 學生走讀八通關古道探索自然與文化

平和國中推動山野教育 學生走讀八通關古道探索自然與文化

平和國中推動山野教育 學生走讀八通關古道探索自然與文化

花蓮平和國中積極推動山野教育,將親近山林與生態保育的理念融入課程,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實地學習,並透過戶外經驗培養責任感與團隊合作精神。受到近年國內登山熱潮及戶外風氣影響,加上校園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學校將教育與在地結合,打造出屬於學生的山野學習歷程。

在教育部及花蓮縣政府經費支持下,平和國中規劃一系列素養導向的山野教學活動,從室內理論到戶外實作,讓教師與學生都能安心並充滿信心地參與。校方精心培訓教師,辦理研習課程,並善用鄰近池南自然教育中心等資源,將大自然當作第二課堂。最終,從課程中遴選出八位學生,組成登山小隊,展開二天一夜的八通關古道走讀之旅。

為了確保安全與學習成效,行前特別安排在鯉魚山進行重裝訓練。學生平均需背負八至十公斤裝備,行走近九公里蜿蜒山路,考驗體能與耐力,也凝聚團隊向心力。這趟走讀結合了登山知能、野外求生、風險評估等多元學習內容,更深入探查了在地原住民的文化與歷史。

活動期間,除科任師長陪同外,更邀請布農族作家兼嚮導參與,引領學生從歷史、文化到自然生態,立體感受八通關古道的過去與現在。布農族嚮導生動講述過往的事件和家屋建築方式,讓書本上的知識鮮活地展現在山林之中。此外,專業山屋管理員與講師亦加入行列,強調親身體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帶領學生重新認識生活的豐富與多元。

過程中,學生展現出在教室難以發現的特質。有同學主動幫助走得較慢的伙伴,愛開玩笑的孩子也在夥伴哭泣時伸出援手。活動前大家自發練跑、分擔行李,團隊間彼此照應、互相加油。這些點滴,體現了山野教育所期待的韌性與真誠。

負責規劃活動的老師表示,山野教育的意義不只在於學習技能,更在於每個孩子都從中學會獨立、自信與同理,在自然中發現自我,並將所學帶入日常生活。透過一步步親身體驗,開啟孩子觀察世界的新方法,也讓他們懂得尊重與呵護大自然。這場走讀,成為融合知識、生命、文化與自然的探索之旅。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