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強化學童通學安全 多管齊下打造人本路權環境
新北市去年雖未發生0至12歲兒童交通事故死亡案件,但仍有高達1163名孩童在交通事故中受傷,凸顯學童交通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根據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分析,機車作為接送工具,是兒童受傷事故最主要原因之一。基金會也呼籲家長積極配合學校,一同改善校園周邊交通雜亂的情形,同時建議政府持續推動駕駛人降速措施,並讓孩童有更多練習安全過馬路的機會。
新北市副市長在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會議中指出,去年兒童牽涉交通事故的類型,以車上的乘客占比最高,達到75.3%;行人事故次之,占15.3%;自行車則為7.3%。事故的高發時段集中在下午4至6時、晚上6至8時以及早上6至8時,顯示這些時段多為上下學及放學回家、補習等家長接送熱區,事故地點則以交叉路口最常見,占整體事故的一半以上。
有鑒於此,市府交通局今年將選定兩所學校周邊設立「行人友善區」做為示範,將速限調降至每小時30公里。該區域不僅會加強人行動線連接,也將完善路口設施,包括設置減速設施、標線與標誌等。交通局補充,這兩處分別為板橋區忠孝國中與後埔國小周邊300公尺的區域,未來將全面檢討人行動線,提升孩童通行安全。
靖娟基金會進一步指出,觀察兒童乘車事故發現,約有8成與機車相關。該會建議應明確標定學區範圍,並採取道路縮窄等工程手段「物理限速」,參考南韓科技執法經驗,以減少學童暴露在人車混流的車道上。此外,針對家長常見的違停、違規迴轉等行為,基金會也建議加強管理,降低風險。
針對學校接送亂象,板橋莒光國小表示,已與警方協調,在上下學的尖峰時段於學校正門對面開放臨時停車區,讓家長得以短暫停車,待孩童下車後,由導護老師協助帶領穿越馬路分散人流,減少交通擁擠與危險。
除了板橋地區,蘆洲空中大學周邊也進行人行道改善工程,未來將擴及中正路至三民路沿線,增設更完善的標誌與標線。交通局預計下月展開現場勘查,並蒐集地方意見後,調整設計內容,於下半年開始施工,建立更友善行人的通學環境。
透過公部門與基金會、校方的合作與努力,新北市力求打造安全、順暢的兒童通學動線,讓家長和孩子平安出門、快樂回家。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