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無創肝癌治療新選擇:私院收費惹爭議
【香港無創肝癌治療新選擇:私院收費惹爭議】
近年肝癌治療出現突破,最新無創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 2.0系統,已陸續在本港四家醫院,包括養和醫院、港怡醫院、瑪麗醫院及中大醫院投入臨床試驗及私家醫療服務。這項先進療法去年底登陸香港,部分機構獲贈儀器,原意是希望擴大先進醫療技術的可及性,但部分私家醫院的收費卻掀起公眾討論。
現時,養和醫院推出的新Histotripsy肝癌無創治療套餐,歷時兩日一夜,收費定價為34萬元;限時優惠下為31萬元,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可再減免5萬元。套餐包括普通病房、治療費用、醫生及麻醉費、設備和材料費等。港怡醫院的同類療程收費30.8萬元起,內容涵蓋醫生費用、住院、診斷、護理等,亦同樣設5萬元的減免優惠。與兩間私家醫院相近的價錢,均遠高於治療實際成本。
根據本地醫學院早前研究,Histotripsy治療成本約為6.2萬元。與私人醫院套餐收費相比,價格高出約24至28萬元。有病人組織代表質疑,儀器由慈善基金會無償贈予醫院,院方省卻購買成本,但收費仍然如此昂貴,存有下調空間。他們認為,醫院應讓更多市民受惠於創新治療,而非把新儀器僅用作營利工具。
相比之下,公立醫院針對同類肝癌手術,患者一般住院1至2星期,住院費僅需約840至1,680元,基本藥物免費,專用藥僅收15元,雖然屬傳統方法,但對經濟能力有限的患者來說,價格極具吸引力。面對私院高昂收費,部分病人難以負擔,或被迫轉向公院等候治療。
有意見認為,私家醫院雖需考慮營運和人力成本,但既然獲得免費機器,定價理應更貼近成本。而在儀器未被充分運用時,建議可額外開放予普羅市民接受治療,並就收費模式進行彈性調整。此外,亦可探討透過慈善基金等渠道,替合資格病人提供更多資助方案。
儘管Histotripsy屬全球罕見的新型技術,一些癌症患者如經醫生認可,的確可受惠於這項療法。但醫療創新與可負擔性之間的鴻溝,也突顯了香港醫療制度的兩極分化。社會各界呼籲,應凝聚資源和善意,讓更多患者都能享用先進醫療,而非因金錢而卻步。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