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諾羅病毒來襲,預防要點一次看懂
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氣溫明顯下降,除了流感開始活躍外,諾羅病毒也悄然進入流行高峰。這種病毒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不僅傳染力極強,而且傳播速度快,對幼兒、年長者和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威脅尤大。感染諾羅病毒後,極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劇烈嘔吐、腹瀉、腹痛、噁心及發燒等症狀,嚴重情況下還可能造成脫水。
諾羅病毒最大的特點就是所需感染的病毒量極小,只要少量病毒顆粒就能引發疾病。它主要透過糞口途經傳播,像是接觸受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患者的嘔吐物、糞便,乃至常見的門把、電梯按鈕等公共物品,都可成為傳染介質。此外,在學校、安養機構、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場所,一旦出現個案,更容易迅速造成群聚感染。
預防諾羅病毒,其實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幾個習慣做起:
首先,徹底洗手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每次進食前、如廁後及準備食物時,務必使用肥皂和流動清水仔細搓洗雙手至少20秒。
其次,避免共用餐具,哪怕是與家人,也應自備個人餐具,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第三,食物一定要充分加熱,尤其是海鮮或蔬菜等易受污染的食材,確保煮熟再食用,才能有效殺滅病毒。
還有,病患的嘔吐物和糞便應及時清理,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約1,000ppm)對環境進行消毒,以降低病毒殘留的可能。
此外,感染諾羅病毒的病患應適當隔離,在症狀解除後至少48小時再恢復上班或上學,尤其是涉及食品處理工作時更需留意。
通常,諾羅病毒感染的症狀會在1至3天內逐漸緩解,但如果出現嚴重脫水,如口乾舌燥、尿量減少或眼窩凹陷者,應盡快就醫。目前尚無針對諾羅病毒的專門藥物,治療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為主,目的是預防因反覆嘔吐和腹瀉造成身體過度脫水。
雖然諾羅病毒難以徹底杜絕,但只要養成良好的衛生與飲食習慣,且及時消毒與隔離病患,便可有效降低感染和傳播的風險。面對病毒活躍的秋冬季節,建立科學防護觀念,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才是最佳防線。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