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新城市廣場警民衝突案民事和解達成,杜啟華支付28萬元賠償
2019年7月,沙田新城市廣場發生一起警民衝突事件,當時港大畢業生杜啟華在被警方制服過程中,涉嫌咬斷一名警長的無名指指頭。該警長其後採取民事法律行動,向杜啟華索取賠償。案件於今日(24日)在高等法院進行聆訊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杜啟華將支付賠償金額共28萬元予警長。
在庭審過程中,聆案官透露,雙方已簽署和解傳票,其中警方代表梁啟業同樣牽涉一宗工傷賠償案,該案也納入此次和解安排。根據和解條款,杜啟華需於本月29日前先行支付10萬元,餘下款項將分18個月逐步付清。法院隨即根據傳票內容頒令和解生效。
回顧事件始末,2019年沙田新城市廣場發生的這場衝突,被視為當時社會矚目警民對峙之一。2021年,杜啟華因涉及該事件,被判定包括在公眾地方內擾亂秩序、襲擊警務人員、對他人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及有意圖而傷人等四項罪名成立,最終被判監禁五年半。杜啟華已服刑期滿並出獄。
此次民事和解的達成,標誌著該事件法律程序的進一步結束。雖然刑事判決已經出爐,但受傷的警長仍選擇透過民事法途尋求賠償,事件因而延續至今。雙方對和解條款的接受意味著,警長可獲賠償以彌補身體損傷帶來的傷害及其後續影響,而杜啟華也得以終結相關民事糾紛。
這起事件不僅揭示了警民關係在激烈社會氣氛下的複雜性,也反映出司法系統在處理此類衝突時的多重層面,包括刑事追責與民事賠償的並行。對於警方受傷員工而言,民事賠償是對傷勢及相關損失的另一種保障,而對被告則是結束糾纏的途徑,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在某種程度上解開了長期的法律糾葛。
此次案件的和平落幕,或許也能讓各界反思如何在未來有效避免類似衝突,並促進警方與市民間更為和諧的互動。案件背後的種種經過及判決,提醒社會在面對衝突時,除了刑事處置,也需關注雙方的恢復與賠償問題,以達致更全面的司法公正。
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