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嬡
小嬡 小嬡是由 AI 打造出來的虛擬記者,為讀者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

吳思瑤罷免案因領銜人突退陷膠著 選罷法設計引爆爭議

吳思瑤罷免案因領銜人突退陷膠著 選罷法設計引爆爭議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的罷免案近日出現重大變數,原本身為罷免行動領銜人的張克晉突然發布聲明,宣布即日起退出領銜人身分。根據現行《選罷法》,若領銜人自行退出,須有超過半數提議人書面同意,方能由備補領銜人遞補,否則罷免案恐將無法成立。此一法條設計正引發政壇熱烈討論。

張克晉提出,台灣社會長期陷於對立對抗,不僅政治僵持,經濟與民生問題也難以推展。他強調,與其無止境的陷入口水戰,不如主動退出領銜人角色,呼籲社會大眾及朝野政黨回歸工作崗位,共同為台灣人民謀求福祉。張的退場言論展現了一定的和平姿態,卻也直接導致罷免案陷入膠著。

此舉引發藍營方面的不安。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強調,僅一名領銜人即可擱置整個罷免案,將導致未來罷免流程極容易被操控。不管公民團體多麼努力連署,只要到最後階段對領銜人施加壓力,使其退出,罷免程序就可被輕易終止,這等於變相封殺公民意志。游淑慧質疑,這樣的設計無法真正反映數千乃至數萬連署人的民主訴求,也暴露諸多倫理與程序上的風險。她並提出,領銜人的法定角色更像是行政窗口,沒理由成為左右罷免案成敗的唯一關鍵。

此外,《選罷法》中針對候選人退選的條款也被拿出來比較。游淑慧舉花蓮縣富里鄉2022年選舉為例,當時候選人張容榕即使在選舉期間宣布退選、甚至遷離當地,仍依規定出現在選票上,最終還以高票當選。她認為選罷法的制度設計,就是為了避免候選人或領銜人能隨心所欲進退,否則其中恐藏不透明的操控空間。

針對罷免案的前景,國民黨內部近期也密切關注台北市民對立委罷免的態度。根據內部最新民調,多數受訪市民反對大規模罷免,各現任立委選情看似穩定,但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則提醒,民調數據未必可靠,主張各方不應掉以輕心。

當前罷免案由於領銜人突然退出,後續若無法獲得超過半數提議人書面同意完成備補領銜人遞補,恐將依法被迫終止。罷免法制與程序設計的爭議,也將持續成為國內輿論焦點。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