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戰事三年:俄朝軍協深化與東亞局勢震盪
自俄羅斯於2022年2月發動全面侵略以來,俄烏戰爭已持續超過三年,死傷人數累積突破百萬。隨著俄羅斯徵兵困境日益嚴重,北韓對俄軍的支援愈發顯得舉足輕重。根據韓國情報單位消息來源,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有可能在7月至8月間,進一步增派士兵並提供更多武器予俄羅斯,雙方將以軍事科技交換作為回報。韓國國會方面透露,俄羅斯近期安全官員頻繁訪問平壤,加上北韓增強兵力的跡象,都被視為增援時機提前的重要信號。
在戰術武器方面,北韓已向俄羅斯提供包括砲彈與飛彈等裝備,而俄方則可能對北韓開放如衛星發射、飛彈導引等軍事科技的分享。據烏克蘭軍情單位情報,俄羅斯和北韓已達成協議,近期就會在北韓境內推動無人機生產計劃,將伊朗製造的沙赫德-136無人機國產化,進一步強化雙方軍事合作層級。
今年5月,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莫斯科紅場「勝利日」閱兵式上,親自迎接北韓軍隊,進一步彰顯俄朝之間的外交與軍事同盟象徵。這場閱兵式不僅凸顯雙方結盟深度,也讓外界將目光再次聚焦於東北亞安全局勢的變化。
與此同時,烏克蘭防線承受俄軍加大攻勢。日前俄軍一連幾夜對烏克蘭多城市進行大規模導彈與無人機攻擊,中央地區克列緬丘格甚至被轟炸到「緋紅一片」。烏克蘭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而波蘭等北約成員國軍機也緊急升空應對潛在局勢擴大。此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近日宣佈,烏克蘭正式退出包含禁用殺傷性地雷在內的國際公約,指稱條約的限制影響國家防衛,已不再適用戰時需求。
美中之間的軍事競合也持續升溫。美國國防高層近期警告,中國大陸擁有大量能夠打擊台灣的短程彈道飛彈,以及多種巡弋飛彈。台灣政壇則隨著年底立委與市長大規模罷免案進入角力高峰,政黨之間針鋒相對。台灣總統近日於公開場合強調憲政體制與民主發展,這番談話卻遭到在野黨強烈批評,指其論述自相矛盾並有雙重標準,國會攻防持續升溫。
東歐戰火未歇,東亞區域安全震盪,從俄烏戰爭、北韓支援、無人機國產、到亞洲各國軍備提升,全球局勢正處於不可預測的劇變之中。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正密切關注相關發展,全球戰略格局牽一髮動全身,地緣政治未來變數難料。
智新聞